35个试点城市资源化利用率约为50% 建筑垃圾治理深入推进
作者abc:环卫微视界
2022.01.10

 

我国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5个试点城市资源化利用率约为50%

 
2018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35个城市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3年多来,35个试点城市有序开展试点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资源化利用率约为50%,比试点前提高1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在35个试点城市中,多数建立健全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卫)部门牵头,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同时,多数试点城市已按工程渣土、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类别对建筑垃圾实施分类管理。工程泥浆在源头进行干化处理后与工程渣土一起,或用于土地平整,或用于堆坡造景,实现水土平衡。对拆除垃圾,除在工地就地循环利用外,将连片拆卸工程与循环利用工程捆绑招标,强制落实源头分类拆卸、末端资源化利用。对装修垃圾,由专业清运企业运输至分拣中心处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化利用。
 
35个试点城市均开展了存量建筑垃圾摸底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启动了堆放点生态修复工作。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加固整治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消纳场,采取分级放坡、修建挡土墙、设置排水系统、覆盖植被等措施进行整治。广州、常州等城市将建筑垃圾堆放点治理与矿坑治理、山体修复、公园复绿等有机结合,把一批建筑垃圾堆放点改造成了公园、湿地等,实现土方平衡和生态修复。
 
35个试点城市还通过加强规划统筹,引导消纳设施建设,目前总消纳能力达13亿吨/年,超过这些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苏州、临沂等城市编制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设施,形成了与城市开发建设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体系。
 
在建立长效制度方面,上海等城市将建筑垃圾日常监管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网统管”的建设任务,通过部门信息共享、智能实时感知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初步形成了“违规实时发现、措施自动生成”的监管体系,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支持再生产品应用方面,35个试点城市已建成资源化利用项目346个,处理能力2.6亿吨/年,在建的还有99个,处理能力达0.52亿吨/年。上海、苏州、常州等城市应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石材、废砖瓦、废弃木材等生产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等取得积极进展。北京、福州、泉州、深圳等城市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优先选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积极拓展再生产品应用范围。
 

《济南市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

 
近日,济南市发布《济南市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并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本次规划近期为2021年-2025年,规划远期2026年-2035年,预测近期济南市建筑垃圾产生量7705万吨/年,远期建筑垃圾产生量5546万吨/年。
 
规划保留14处现状建筑垃圾消纳场,填满后按规定封场。规划8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理能力880万吨/年,总库容9250万吨。
 
规划在济南市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片区各建设1处装修垃圾处理场,4处装修垃圾处理场总处理能力为215万吨/年,满足190万吨/年的处理需求。
 
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22年1月12日前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进行反馈。电话:0531-85596037,邮箱:jncgjzgcww@jn.shandong.cn。

 

2025年,淮安市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有望达到85%

 
规划用地107亩,建成后,可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达130万吨,其中包括30万吨建筑垃圾。记者从淮安市城管局30日下午召开的《淮安市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淮安将在淮阴区建设一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力争到2025年,淮安市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
 
《淮安市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2月1日正式实施
 
目前,淮安市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正在建设,据淮安市园区渣土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史以凯介绍,为推进淮安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规范性文件,指导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淮安市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2年2月1日正式实施。
 
据淮安市园区渣土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史以凯介绍,《办法》共三十条,包括总则、资源化利用源头管理、资源化利用企业管理、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监督管理、附则六个章节。《办法》从源头减量、分类利用、备案管理、运输监管、特许经营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同时明确了推广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相关扶持政策。要求全部使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城市道路、河道、公园、广场等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鼓励社会投资项目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办法》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活动,健全建筑垃圾管理机制,提升淮安市城市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淮安市园区渣土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史以凯说,淮安市城管局下一步积极贯彻落实《办法》有关精神,同时通过智慧渣土管控平台构建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信息化管理体系,力争到2025年,淮安市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为把淮安建设成“绿色高地、枢纽新城”而不懈努力!
 
 

每周查一次  济南六部门建立建筑垃圾处置联合执法检查新机制

 
为巩固全市集中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成果,全面加强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处置活动的全流程监督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共管共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济南市城市管理局、济南市公安局、济南市住建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建筑垃圾处置联合执法检查机制的通知》。

根据《通知》,六部门将开展建筑垃圾处置联合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综合整治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处置秩序。通过部门联动,市区共治,企业担当,切实解决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建筑垃圾处置监管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使建筑垃圾处置秩序更加规范有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每周开展1次,采取路检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路线不固定,每次联合执法行动集合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市城管局6名人员、市公安局(直属支队、交警支队)、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各派2名人员参加。

《通知》对联合检查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严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超量装载、密闭不严、车体不洁等违法违规现象,超速、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时间、指定路线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检查建筑工地落实文明施工情况,严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行为;查处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纳入名录管理的运输企业及车辆运输建筑垃圾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运输车辆营运资质及驾驶员从业资格进行检查;对运输车辆超标排放、故意不添加车用尿素、OBD故障不及时维修、车辆使用不合格油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中国建设报、济南城管(济南市城市管理局)、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朱鼎兆)等网站或媒体资讯,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后转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问题请联系0531-81219099。转载请注明“环卫微视界”,谢谢!
 
相关文章:

河北省住建厅召开全省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视频会议

召开会议、征求意见,住建部关注建筑垃圾治理,资讯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