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奠定新发展基础
城乡面貌迎来华丽转身,特别是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为总抓手,加大补短板、治顽疾、强功能、提品质力度,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肯定了江西推进“厕所”革命、打通“断头路”等工作。三年各地谋划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11590个,累计投资近1.6万亿元。
市容环卫及垃圾处理等顽疾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分三个方面:
治“脏”:“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设区市城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到2020年底,全省正在运营的生活垃圾填埋场50座,设计日处理能力1.25万吨;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29座,设计日处理能力2.61万吨,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7.6%。已投入使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设备41座(台),设计日处理能力995吨。2020年99.56%的行政村纳入“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及时收运和无害化处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整治销号。
治“污”:新增城镇污水管网6千多公里,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约180万m³,污水处理率提高9个百分点,县城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上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全省设区市城市建成区33个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4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新建改建公厕2.47万座、农户改厕175万户,提前超额完成“厕所革命”三年攻坚任务。全省488个建制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覆盖率67.5%,重点镇及鄱阳湖、长江沿岸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治“乱”:深入推进高铁沿线、乡镇所在地、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薄弱区域,扎实开展“线乱拉”、“防盗窗”、清理广告牌、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十四五发展指标提升,多项重点任务推进
在十三五发展成就基础上,十四五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方面,预期由50%提升至60%,在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方面实现100%全覆盖,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覆盖率方面,设置约束性指标,2025年提升至30%,至2035年提升至50%。
在推动城市治理升级方面,将持续开展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2)整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集镇环境整治,聚焦乡镇所在地环境短板,大力加强集镇路面、水面、建筑立面以及绿化区域、房前屋后、空置地块等区域环境整治,持续改善集镇环境质量。适应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建立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3)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建设。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鼓励建筑垃圾就地就近回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可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强化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舆论氛围,推动习惯养成。
(4)加强环卫工作。推广“一吸二扫三冲四洗五保洁六抑尘”的清扫模式,不断提升道路清扫保洁精细化水平。设区市中心城区的机扫率达95%以上。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环卫安全作业规范要求,加强完善环卫工人室外作息用房的规划和建设,持续开展环卫工人节等关爱活动。督促环卫用工单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推动落实社会保险的“应建尽建、应缴尽缴”,切实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纵深推进垃圾治理将着力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全面推动垃圾处理设施、技术、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持续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县级统一监管、乡镇属地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治理工作。建立有关部门、乡镇、村民自治组织和群众代表共同参加的督查考核制度。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提升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评估,统筹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分类收运处置方案,推动农户源头分类投放减量和有机垃圾就地就近堆肥,实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或村庄为单元,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村废弃物品回收站点和有机垃圾沤肥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此外,在自然村因地制宜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同缔造”),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为切入点,发动社区居民积极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珍惜用心用力共建的劳动成果,持续保持村居社区美好环境。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社区空间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具体、更加充实、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