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对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下一步行动方案进行了印发公布,从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及组织实施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白色污染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按照行动方案,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在回收处置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减少;农膜回收率达到85%,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在垃圾清理方面,重点水域、重点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历史遗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泄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具体地,我们从发改委相关解读及住建部门工作来分别看一下:

方案明确了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三大类共10项主要任务。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工负责主要包括回收处置和垃圾清理等内容,重点有:
-
加强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引导公众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义务;
-
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在大型社区、写字楼、商场、医院、学校、场馆等地,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提高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提升塑料废弃物回收规范化水平;
-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支持各地尽快补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短板,原则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焚烧处理能力或建设条件的县城,不再规划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设施;
-
支持人口稀疏、垃圾产生量少、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设施的地区,通过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设焚烧处理设施,或经技术评估论证后,开展分散式、小型化焚烧处理设施试点;
-
大幅减少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加强现有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规范日常作业,禁止随意倾倒、堆存生活垃圾,防止历史填埋塑料垃圾向环境中泄漏;
-
增加海滩等活动场所垃圾收集设施投放,提高垃圾清运频次。
此外,在“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中,包括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村人居环境等都作为重点区域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1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年会暨中国环卫博览会将于11月11-1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垃圾清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均有涉及,欢迎参展参会!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图片来自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转载请注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