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干货!有关固废法执法检查报告及专题询问都在这儿了~
作者abc:环卫微视界
2021.10.25

 

 

 
10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环卫微视界结合中国人大网相关资讯及直播内容,经细致整理,助您一文全面了解此次重要会议及专题询问内容,欢迎关注转发!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栗战书委员长出席并讲话,丁仲礼副委员长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吕彩霞、张守攻、那顺孟和、袁驷、吴立新、王金南、谭琳,全国人大代表杨来法,围绕如何落实法律规定的“三化”原则,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处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快递外卖包装等管理,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固废“变废为宝”等问题提出询问。国务委员王勇,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栗战书在讲话中指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栗战书强调,这次执法检查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四年开展生态环保领域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深入贯彻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一要把法律确立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贯彻体现于防治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二要持续抓好新增制度措施落实,用法律武器破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难点问题。三要压实各方法律责任,加快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四要加强科技支撑,促进固体废物处置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国务委员王勇回答问)
 
吕彩霞委员首先发言询问:下一步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落实法律要求的“三化”原则,推进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依法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国务委员王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路线图。
王勇表示,近年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固体废物存量高、增量大,防治工作仍面临压力。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围绕加强监管、补齐短板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提升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水平,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回答提问)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守攻就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问题发出询问:当前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问题,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进还不平衡,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前端分类投放,中间一车拉走”“先分后混”的现象,垃圾分类设施形同虚设,影响了人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外,各地在城镇化建设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一些城市没有正规的消纳场所,建筑垃圾乱堆乱放问题突出。请问,如何进一步加快推动垃圾分类,推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王蒙徽部长分别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治理两个方面回答了张守攻副主任委员的提问。
一、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从国内外经验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难以一蹴而就。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广大群众习惯养成、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等目标还有不少差距。正如这次执法检查所指出的,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了分类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97.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为36.2%。但从占比看,46个重点城市只占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数的18%而且46个重点城市本身的进展也不平衡,一些城市的工作还有明显差距,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获得感还不强,满意度还不高。
二是收集、投放、转运、处理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不少城市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厨余垃圾处理后的沼渣等产品出路不畅,一些城市缺少专门的转运车辆,用一些简易的改装车辆运输存在滴漏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混装混运”“先分后混”现象的重要原因。
三是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深入。一些地方分类指导不细致,没有及时回应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创造一个方便群众养成分类投放习惯的环境,比如,定时定点投放没有充分考虑居民上下班时间投放的便利性、要求破袋投放厨余垃圾但没有配置必要的洗手设施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下一步,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固废法要求,督促指导各地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第一,夯实主体责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从当地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和路线图、时间表,在推进时序上允许有先有后,防止“一窝蜂”、运动式。
第二,加强分类系统建设。合理布局分类投放与分类收集设施,配齐配足分类转运车辆设备,加快补齐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处理设施短板,推动前端、中端、末端各环节有序衔接,实现科学管理。
第三,推动习惯养成。以社区为着力点,加强宣传引导。坚持从娃娃抓起,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社会实践,促进一代人良好文明习惯养成。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四,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加快地方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工作,完善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评估机制。
二、关于建筑垃圾治理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步入中后期,但“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开发建设方式尚未根本转型,很多建筑的使用寿命平均不足30年,导致建筑垃圾产生量居高不下。目前,全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20亿吨,几乎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0倍,从结构看,工程渣土(弃土)和工程泥浆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70%到80%,拆除垃圾约占15%到20%,工程垃圾、装修垃圾占比不足5%。近几年,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还比较低,目前约35%到40%。这项工作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统筹协调和全过程监管机制还不健全。比如,工程渣土(弃土)在工程建设领域需求量大,实际上是“宝”,但不少地方尚未建立统筹调配机制,无法解决工程渣土产生与利用在时空上不匹配的问题,影响了就地就近利用。
二是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投入大、产出低、投资回报期长,加上鼓励生产和使用再生品的政策体系不健全,导致再生产品没有价格优势,大众接受度低,市场出路不畅。
三是消纳设施选址落地难。一些城市建筑垃圾末端处理能力不足,“没有正规的消纳场所”,有的甚至连简易堆放场所都难落实,“建筑垃圾乱堆乱放”问题突出,甚至侵占道路、农田堆放。
下一步,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固废法要求,抓紧完善政策制度设计,做好示范推广,督促指导各地积极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第一,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严禁大拆大建,发展绿色建造,推进源头减量。
第三,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工程渣土等统筹调配利用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建设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填埋处理、资源化利用等各类设施,并依法纳入有关规划。对建筑垃圾产生、排放、运输和处理各环节实行联单管理,坚决查处私拉乱倒等违法行为。
第四,完善配套支持政策。落实税费优惠、用地保障等支持政策,健全再生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制度,推动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会后,住建部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继续扎实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治理工作。
 

那顺孟和委员发言询问:如何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惩这些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从管理层面进行了回答。

从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司法部门,主要是公安部、最高检,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两年来总共查处9600多个案件,罚款8个多亿,特别是采取了刑事和行政措施,办了74起行政拘留案件将1500多件涉嫌犯罪的移交给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处理。仅去年批捕了1253名犯罪嫌疑人,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在日常监管方面,主要是针对危废的一些关键环节加大了信息化的监管力度。把全国40多万家产废单位、5000多家危废经营单位都纳入到信息化监管系统。去年以来开展了涉危废专项整治行动,总共排查了6万多家企业,发现25000多个隐患。这些隐患通过督促整改,现在95%已经整改到位。

能力建设问题,特别是危废的利用和处置能力,是当前的一个短板。总书记非常关心,去年2月份,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特别提出,要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去年到今年制修订了相关制度和标准,特别是督促地方加强能力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统计表明“十三五”末期和“十二五”末期比,我们的利用能力和处置能力分别提高了1.6倍和2.3倍。

法律层面由最高人民法院沈亮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张雪樵副检察长分别回答。
张雪樵就异地倾倒危废问题作了补充回答。对源头治理,通知要求全国的检察机关要依据民法典关于生态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对实施固废、危废的环境污染行为要追究惩罚性赔偿责任。同时针对性开展行政公益诉讼,督促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对源头企业加强监管,特别是要规范危废转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从源头上来遏制危废违法转移的通道。对危废运输过程的监管,用刑事打击兜底,用跨区划协作倒查溯源,督促推动相关执法部门加强危废运输过程的行政监管。
 
袁驷委员发言询问: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依法防治危害公众健康和污染环境?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学军副主任和黄润秋部长分别回答。

于学军副主任指出,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处理医废和疫情防控结合在一起开展工作。一是强化多部门的综合治理。和生态部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的方案,大大提高了规范化管理的水平。二是加快医废处理的建设能力。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卫生健康委以及生态环境部等三个部门一起印发方案,安排中央投资45个亿,支持全国479个项目建设,使医废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三是着力解决偏远地区处置的难题。四是坚持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经过这些举措,使医废处理的能力水平大幅提高,大大规范了这项工作。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医废的收集处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把医疗废物,特别是疫情期间涉疫医疗废物处置好非常关键。补充两点:一是在应急处置方面。去年年初疫情曝光以后对医疗废物处置高度重视,根据工作职责提出了“两个100%”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机制,就是对涉疫情的医疗机构及设施的环境监管服务要100%全覆盖,,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置要100%全落实。
在医废监管方面,从标准规范方面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置的污染防治控制标准,医疗废物的处置更加规范。从去年以来到现在,基本上每周都在调度各地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情况,要求地方及时调整、及时整改、及时提升。这两年医废处置能力得到了很显著的提高。到今年7月份,全国每天可以处理6230吨,完全满足当前医疗废物的处置需要。
 
自由提问时间,参会代表就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塑料污染治理、快递外卖包装垃圾治理提出了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回答中提出了相关举措和工作重点。主要包括:
 
工业固废方面,加快制定出台《“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做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更新发布《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研究制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农业固废方面,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抓好回收处置,全面实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积极扶持建立一批专业化服务机构,培育相关市场主体参与回收工作;做好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宣传引导。
 
塑料污染治理方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将控源头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减量,促替代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强处置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推进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加大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抓整治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深入实施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业农村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建立健全常态化清理机制,力争重点水域、重点旅游景区、广大农村历史遗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
 
快递外卖垃圾包装垃圾治理方面,主要巩固快递电子化等做法,加强包装减量化、循环应用,同时加大监管、协同共治;按照源头减量、环保替代和循环利用这三条路径来推进电商外卖包装治理。
 
 

正如国务委员王勇在最终发言指出,国人大常委会这次执法检查突出问题导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执法检查全过程,坚持调研和监督相结合,对固废法落实情况和固废污染环境方面查找了很多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分组审议时委员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专题询问几位委员对社会关切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建议。这次执法检查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对国务院及各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好固废法,推动固废污染防治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 — — — — — — — — — —
 
9月30日,环卫微视界曾刊发“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依法治废 、变废为宝——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有关报道(原文链接如下:重磅!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及专题询问,进一步推动了固废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值得关注!
 
2021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年会暨2021中国环卫博览会将于11月11-1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推进依法治废,组织专题展示、召开会议论坛,将持续引领环卫、固废行业健康发展!参展参会相关事宜,欢迎咨询联系组委会,服务热线:18615581769(参展)、18905419258(参观)。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图片等来自于中国人大网等网站,为互联网发布并整理,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订、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