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0000+,苏州3000+,看看“小厕所”的文明“大文章”
作者abc:环卫微视界
2021.12.07

 

厕所建设与管理是环卫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世界厕所日虽已过去,但我们持续关注厕所建设与管理相关工作,从公厕建设运营到农村改厕,从厕所技术产品到智慧 运营管理,为您带来最新行业资讯,共享市场机遇,推动行业对接发展,敬请关注!

 

 

未来三年广州将要完成提升改造公厕1438座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广州市“厕所革命”成果,改善广州市公共厕所环境,近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举办广州市“厕所革命”建设与管理工作业务培训班。各区人民政府、市相关职能部门和集团公司,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公厕建设与管理相关负责同志共90人参训。
 
 
据介绍,广州市城管部门将紧紧围绕三年提升计划的内容及标准,依据《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提升工作指引》规定要求,抓紧抓好抓实公厕建设质量品质提升工作,着力解决标牌设置不规范、设计风格简单、服务设施不完善、通风采光有缺陷、硬件设施不完善、绿化美化不到位等问题。严格落实《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细化“四净三无两通一明”保洁内容及质量标准,建立长效保洁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管理不平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培训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辅导的形式展开,课程内容涵盖公共厕所系统设计研究、加强智慧环保节能公厕建设、公厕建设提升内容及标准解读、公厕管理提升内容及标准解读、公厕预算指标编制、提高公厕管养水平经验交流等,并组织参训人员到南沙区黄阁镇蕉门河公园公厕进行观摩学习。
 

 

据介绍,自2018年启动“厕所革命”以来,广州通过解决市民“如厕问题”,践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完成了4450座公厕建设任务其中,新建1280座,升级改造3170座;117座公厕被评为示范性公厕、2411座社会厕所对外开放。
据统计,目前全市各类公厕数量已达11313座,中心城区步行20分钟均能找到厕所,极大地解决了广大市民如厕难问题。
 
根据计划,未来三年,广州将要完成提升改造公厕1438座,男女厕位比例要达到2:3以上,功能间要设置合理,人性化服务设施齐全。
 

 

新改建2251座环卫公共卫生间 苏州做细“小公厕”的文明“大文章” 

 

一间小小的公共卫生间,就能展现出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作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城市”,近年来苏州市相继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新改建2251座使用方便、设施完善的市政环卫公共卫生间,全市公共卫生间总数达到3031座,其中二类以上标准的占比超过六成。从建设设施完善的公共卫生间,到打造人性化、生态化的“城市驿站”,苏州走出了“精细化+智慧化”建设管理的特色路径。
 
 
高标建设 公厕之美“内外兼备”
 
因为处于热门景点,苏州市姑苏区古胥门旁的一座环保公共卫生间使用频率很高。远远看去,这座在设计中融入了苏式传统元素的公共卫生间就是城市一景。往里走不仅环境洁净明亮、没有异味,第三卫生间、哺乳化妆间等贴心设施也一应俱全。因为突出的特色,这座公共卫生间有着“全国最美公厕”的称号。
 
沪宁高速公路苏州高新区出入口外,一座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工艺相结合的“生态公厕”更是抢眼。这里的“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体现出高度人性化——婴儿座椅、换衣台、电子呼救按钮、带盲文的智能马桶盖,以及方便为老人或残障人士更换成人尿不湿的折叠式床板等一应俱全。这个达到3A标准的公共卫生间还在“生态”上做足文章:采用水泡混合冲厕技术,将中水回用与泡沫封堵技术结合,可在达到用水冲洁具同等效果的同时,节水95%;通过启动光敏开关,根据人体感应启闭照明系统,有效节省照明用电;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实现粪污有机物就地降解处理,出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并可循环冲厕……
 
在公共卫生间高水平建设和管理中,苏州建立了一整套自己的“规矩”。为了让公共卫生间的建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苏州市城管局与市文广旅局共同编制、修订完善了《苏州市公共卫生间建设与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将其申报为苏州市地方标准,在去年年底发布正式实施。其中把公共卫生间的建设与管理,分成A、AA、AAA(AAA+)3个级别,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基础条件,采取合适方式最大可能予以提升。
 
在《规范》的引导下,2016年至2020年,全市计划新建、改建1566座市政环卫公共卫生间,实际完成1980座,超额完成近三成。2021年,全市计划完成新建、改建市政环卫公共卫生间271座,已竣工144座,在建127座。
 
 
据统计,目前全市3000多座市政环卫公共卫生间中,近2000座达到了二类及以上标准。其中增设了第三卫生间641座,重点增加女性厕位以及无障碍设施;融入负压新风除臭、3D打印、雨水回收、装配式工艺、泡沫封堵、生物降解等新材料、新技术;部分公共卫生间增设了自动售纸机、免费WiFi、手机充电站、免费雨伞、自动擦鞋器、红十字急救包、直饮水设备、阅览室、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等人性化设施,各地以不同方式拓展着公共卫生间便民服务功能。
 
技术加持 “云平台”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
 
过去有人会调侃:“找公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闻味道,闻到臭味了,厕所也就不远了。”但现在,这一招不管用了,因为在苏州新建、改建的公共卫生间里,很难闻到异味。因为,苏州的公共卫生间建设中除了将原本用在大型工厂的负压式新风技术引入外,还有信息化技术的“加持”。
 
位于观前地区的承德里公共卫生间,是姑苏区商贸区第一座智能化公共卫生间。内部设有动态管理电子系统,可以实现从臭味检测、卫生状况远程监控,到人流量监控、厕位使用状态监测等一系列功能。以除臭为例,通过对系统动态信息的远程监控,管理人员可及时提醒保洁员清洁厕位。又比如厕位传感功能,可以控制每个厕位亮“红绿灯”来提示里面是否有人在用,动态使用情况也在公厕大厅显示屏上同步显示,避免了使用者挨个推门找厕位的尴尬。智能化公共卫生间管理系统捕捉到的动态信息,及时投射到环卫部门的管理终端,连成一张“智慧管理之网”。
 
 
为提升公厕管理水平,苏州市结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公厕云平台”,2020年完成首批50座智慧公厕试点,2021和2022年分别新增30座。平台基于各类传感器及上报手段实现基础数据接入,形成公厕日常管理数据资产,借助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提供公厕日常业务监管、便民服务、日常维修等业务功能,实现对公厕作业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公厕负荷数据的实时掌控,构建公众多维度参与通道,建设清洁、节约、便民的苏州公共卫生间。
 
 
与此同时,苏州市城管环卫部门依据《苏州市环境卫生作业督查管理办法》,按公共卫生间的建设类别、所在区域、人流量等情况,实行分级管理。每日汇总巡查结果,形成《苏州市环卫作业管理日报》。年底对各市、区督查情况汇总作为环境卫生考核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管委的考核体系和单位绩效体系。同时,将厕所服务管理督查考核情况纳入环卫作业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进一步规范环卫作业企业行为,促进全市环卫作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而为了更方便市民和游客快速、准确找公厕,苏州市城管部门摸底全市公厕,研发了找厕所App,并与“高德地图”等平台合作,在其内加入“找厕所”模块,可一键查询附近厕所点位。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市还在主次干道每500米设置一块导向牌,新增9024块导向牌,方便市民快速、准确找厕所。
 
多元供给 打造成“民心工程”
 
注重细节和更加人性化的如厕体验,提供更加优质和智能的管理服务,让更多人“方便”起来更方便,一直是苏州推进“厕所革命”探索的思路和宗旨。经过多年努力,苏州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环卫搭台、市场参与”的多元供给体系。建立“厕所开放联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部分区域特别是新开发地区公共卫生间建设速度跟不上的问题,从2017年底开始,苏州便大力推动“厕所开放联盟”工作,目前,全市共吸纳“厕所开放联盟”成员单位902个,有效缓解了公厕布点偏少地区群众如厕难的状况。这些开放联盟单位在周边路段统一安装了厕所引导牌,相关信息也一并纳入公厕电子地图的手机应用中,方便市民查找。
 
多措并举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苏州努力将“厕所革命”这一市政府实事项目,真正打造成“民心工程”。
 
 

青州:闭环管理让“厕所革命”惠民生 

 

11月16日,在青州市东夏镇徐家村徐国兴家中,记者看到厕屋门口张贴有一张标识牌,上面附带厕改使用须知、服务说明还有二维码。“如果粪池需要抽吸,只要微信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把信息填写完成后,抽吸车就会准时上门,非常方便。”作为该镇第一批完成旱厕改造的农户,徐国兴越来越感受到现在的便利。
 
“依托市旱厕改造智能管护平台,我们在所有改厕户中张贴了标识牌,村民可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报抽报修,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后即可享受一键呼叫功能,平台会将问题第一时间反馈,最大程度确保问题及时、顺利解决。”东夏镇规划办负责人凌秀红介绍。
 
 
该镇72个村还都配备旱厕改造管理员,建立微信工作群,由各村管理员对村民上报的厕所故障迅速上传到群里,镇规划办对厕所位置、故障类别、需完成时限等具体信息进行核实后,以最快速度派专人进行维修、抽吸,让村民充分享受到“大数据+信息化”的快捷便利。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旱厕改造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东夏镇立足实际,转变工作思路和服务方式,建立起旱厕改造由“建”“用”到“管护”的闭环管理体系,让全镇7044户改厕户用得放心、用得省心,真正让“厕所革命”落到实处。
 
结合“为民办实事”活动,东夏镇提出“上门服务、为民解忧”工作理念,强化旱厕改造问题排查和长效管护。130名包村干部主动下沉到村,与村干部一同按照要求,逐户逐厕进行摸排,逐步完善改厕户、问题整改、自愿放弃三类台账,彻底摸清底数,找准方向。通过实地勘察,详细记录厕屋、便器、冲水桶等基础设施和化粪池、盖板、排气管道等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
 
目前,东夏镇共摸排问题户172户、问题1000余个,所有问题登记在册、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5个管区5支专业维修队伍同步推进、迅速行动,由政府兜底投资用于专项维修,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此外,该镇还试点开展改水改厕一体化工程建设,整村铺设污水管道,将完成改厕的农户粪污池接入污水管网,实现粪污、生活污水一并排入污水中转站集中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免除了群众的抽吸成本,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下一步,针对厕改完成后管护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管护工作链条较长的实际情况,我们探索将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范围,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对接生物、制肥等企业和农业种植大户,将需求进行有效衔接。”东夏镇人大主席孟凡林说。
 
通过各省各地有关厕所建设与运营管理资讯可以看到,无论公厕建设运营还是农村厕所改革,无论是大都市大规划还是乡镇小样本,厕所建设运营这个市场可不小,而方兴未艾的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做法,更将进一步激活厕所市场,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推动环卫事业升级发展,为人居环境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 — — — — — — — — — —

 

责声明:本文图文资料来自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文),记者:杨耀烨(图)、苏报融媒(记者肖辛、引力播客户端)、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石如宽,通讯员:史海莹 刘延瑞 报道)等网站,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转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订、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