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在即,各区紧抓垃圾分类工作,广泛开展动员,号召居民践行垃圾分类,打造绿色环境,为迎接绿色冬奥积攒能量。
东城区: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 旧物置换迎冬奥”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12月21日下午,东城区城市管理委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单位在前门街道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 旧物置换迎冬奥”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现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宣讲团老师以“垃圾要变宝,分类更环保”为主题,分别针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进行宣讲,并强调了各类的特点及分类投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宣讲结束后,宣讲团老师还带领大家参加“垃圾分类我知道”互动游戏,居民们踊跃参与,积极将垃圾磁铁贴分别贴到对应的垃圾桶展示板上。

旧物置换环节很是热闹,居民们纷纷将家里的闲置物品带到现场进行置换。这种旧物置换的方式,减少垃圾的产生,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

西城区:建立“绿色星期四”垃圾分类交流平台 将分类理念融入社区治理
为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天桥街道禄长街社区以动员全民参与垃圾分类为主线,以“每周四垃圾减量日”为契机,建立“绿色星期四”垃圾分类交流平台,宣传交流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分类意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近日,在“我为冬奥添光彩 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为参加活动的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宣传材料,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生态环境,为绿色冬奥会贡献力量。随后,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现场还设有垃圾分类冰壶挑战赛,参与者不仅体验了冬奥项目,也巩固了垃圾分类知识。

朝阳区:冬奥测试赛期间垃圾清废实现安全运输、日产日清、有效处置
日前,“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朝阳赛区)已圆满结束。
“我们承担着测试场馆、酒店、训练中心共13个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朝阳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说,按照“闭环内”“闭环外”两个圈层进行管理,分两条处理线路进行收集、清运、处理。在测试赛期间清运的垃圾全部实现“安全运输、日产日清、有效处置”的工作目标为测试赛安全、有序举行提供有力保障。

朝阳区建立了再生资源回收三级体系,高安屯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已投入运营,全区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约1100吨。同时,朝阳区还建设了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系统,标准化改造在硬件建设、数据准确率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位居全市前列。朝阳群众也自发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2021年有超过14万人次参与桶前值守,垃圾分类成为朝阳群众“新时尚”。
石景山区:建立特色垃圾分类驿站、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 多措并举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石景山区借力居民参与冬奥、助力冬奥的热情,把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和冬奥社区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居民垃圾分类自主投放率。全区全年共计创建38个示范小区,高井路社区作为首个挂牌的冬奥社区,为其他社区树立了典范。

在各街道社区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驿站。其中,老山街道建设了集积分兑换、再生资源回收及大件垃圾暂存功能为一体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八角街道建钢南里社区北锅小区西院的智能垃圾分类驿站通过智能化实现了对垃圾的封闭式管理;古城街道则借助南路西社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契机,将废旧自行车棚改造为垃圾分类驿站。

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石景山区城市管理委向区垃圾分类宣讲团定期进行知识培训,宣讲员们分散到各社区进行广泛宣讲;线上推出“垃圾分类云课堂”、在线答题、分类打卡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线下开展知识宣讲、积分兑换等,同时发动党员、志愿者一起宣传,打通垃圾分类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各区多点发力,多措并举,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为迎接绿色冬奥积攒能量!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资料来自北京城管委官方账号,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后转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问题请联系0531-81219099。转载本文请注明“环卫微视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