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环卫声音:农业废弃物、无废城市、智慧环卫,这些话题受瞩目
作者abc:环卫微视界
2022.03.18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农村环境治理、无废城市建设、智慧环卫发展等提案备受瞩目,成为今年两会行业大咖们热议的话题,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三位代表他们的意见。
 

庄艳:建立健全“谁生产谁回收”的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回收制度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鞍山市恒洁环卫绿化服务有限公司友好标段工人庄艳,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农村生产性垃圾处理问题的建议》。

 
通过对辽宁省玉米主产区2个村庄的126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庄艳深入了解到主要突出问题包括农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是生产性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现状;以及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等原因。
 
为此,庄艳建议建立健全“谁生产谁回收”的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回收制度。建议将农药、化肥和地膜等农业物资的生产者确定为生产性废弃物回收的责任主体。建议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商在产品出厂价格基础上,增加该包装物等需要回收物品的回收成本。即回收价格由生产商垫付,农户把地膜等回收物品送至回收点后,返还给农户支付的回收费用。
 
建议建立“谁销售谁回收”制度和生产性废弃物定点回收站。建立生产性废弃物定点回收站制度非常重要。即生产性废弃物定点回收单位不得拒绝农户,必须按政府定价回收相关生产性废弃物。考虑到回收物品的分类处理工作,以及回收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建议建立“谁销售谁回收”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生产性垃圾处理的奖惩机制。建议以金钱奖励的方式激励农民积极上交生产性垃圾,并为生产性垃圾回收效果最好的地区颁发奖励资金。除了奖励以外,基层政府必须严格管理当地的村民,一经发现有私自焚烧或丢弃生产垃圾行为要予以处罚。考虑到农户经济压力,建议可以对违反规定的农户采取“捡垃圾”的处罚方式。
 
健全生产性垃圾回收操作细则。建议从国家层面规定不同生产性废弃物,例如农药瓶或地膜的回收单价;明确规定按件或按重量回收物品的回收标准。
 

张玉珍:支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建议支持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无废城市”建设。张玉珍说,当前,随着我国“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2019年5月,福建省光泽县作为全国唯一县域代表纳入“无废城市”国家首批试点城市。光泽县积极探索各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置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光泽样本”。

为此,张玉珍建议国家支持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低碳城市试点基础较好的地区优先,整体开展“无废城市”创新工作。鼓励从省级层面推动,给予试点地区的政策、技术上的支持。统筹协调发改、工信、住建、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在社会事业、绿色工厂(技术改造)、乡村建设、美丽河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协同政策支持,以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逐级(层次)逐步推动“无废园区”、“无废农业”、“无废工业”,以及县市两级的“无废城市”建设。

“支持发展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绿色低碳产业链,降低全社会运行的整体资源和能源消耗。”张玉珍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乡村振兴方面,支持特色产业畜禽养殖业采取畜禽养殖废物还田还林或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建设绿色产业链,支持科学的种植方式提高土地生产力从源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及其包装废物的产生量;

城市发展方面,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分级回收机制,发挥城市矿山的作用,建筑垃圾实行就地分拣破碎回收回用,并出台资金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相关的成熟技术工艺设备的推广;

产业建设方面,鼓励工业固体废物梯级化利用、再生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同时将低附加值部分生产成建材等大宗商品,通过技术指导和市场手段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推进工作。

此外,张玉珍建议支持因势利导以市场经济的政策手段打通低/无价值环节促进废物重新进入经济循环,支持加强科技帮扶力度,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推动共性技术问题的彻底解决,同时支持鼓励福建先行先试在有特色县(市、区)开展多样化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允许试点城市简化手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积极探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多样建设样板。

姜卫东:让“智慧”环卫守护洁净城市

 

 

从手握大扫帚到手握方向盘,从需要人工巡查位置到一网实时查看车和人的动态……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环卫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环卫作业模式,为环卫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持续关注“垃圾分类”“环卫数字化”等领域,他表示, 机械化、数字化环卫系统让城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
 
环卫数字化管理,是把环卫工作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实现环卫作业精细化、准确化的一种管理方式。姜卫东表示,这一过程包含了环卫车辆、人员调度指挥和监控管理、环卫设施管理、垃圾收运全程监控管理等方面。通过“数字化+环卫”,带动作业效率提高与作业模式改变,驱动业务转型升级。
 
经过调研,姜卫东认为,目前一些地区环卫作业还不够“聪明”:环卫工作有着作业点多、线路长、面积广等特点,部分地区环卫运维效率低、成本高、作业模式落后;环卫作业过程有“三难”,即监控难、结果量化难、人车物合理调配难。
 
因此,他建议,加强数字化环卫建设,做好环卫数字化管理,通过数字化,统筹调配人、车、物,提高作业效率。
 
姜卫东提出,实施环卫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人、车、物良好统筹
 
搭建保洁人员作业监管系统,既能对人员作业进行监管,也能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搭建道路作业车辆监管系统,对环卫车辆的作业行为进行监管,通过标准化的运营流程提高车辆的作业效率;
搭建环卫设施监管系统,对垃圾桶、中转站和厕所等进行全面监管,设施状态一目了然;
建设运维调度管理系统,对于突发的环卫事件进行调度,直观并且高效。
此外,实现对道路清扫和垃圾清运的新型监管,能够实时查看作业状态、作业进度,实现远程定位、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控制、远程故障诊断管理,移动应用、中央监控中心多级调度指挥,地图与报表多种方式自动化监管与考核等功能,真正实现环卫管理可视化、移动化、自动化、智能化,有助于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辽宁新闻、中国日报网(记者:妮思娜)、中国建设新闻网(记者:王晓霞)等媒体或网站信息,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后转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问题请联系0531-81219099!
 
相关文章:
两会环卫声音:关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制定焚烧行业禁烧目录
两会环卫声音:权益待遇、循环回收、第三卫生间、垃圾分类最热点
两会环卫声音:“中国环卫工人节”,关爱环卫工人,多措并举推动环卫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