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省今年将从加快分类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全链条管理水平、探索可持续运作模式、强化宣传教育四个方面抓好具体工作。
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覆盖到的居民小区全部推行投放设施“撤桶并点”,规划设置以定时投放点为主、24小时投放点为辅的投放点(站)。加强家庭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投放管理,推行预约上门方式收运。年底前,强制分类区域内的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座有害垃圾贮存点。加快关停126个垃圾填埋场。
全链条管理方面,严格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销售和利用,倡导“光盘行动”“绿色办公”。严格分类收运监管,实行“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得进出小区”的投放责任人与收运单位双向监督机制,杜绝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生活垃圾收运车辆喷涂清晰醒目的分类标识,加装卫星定位装置,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监管。
可持续运作方面,发挥好分类示范区的典型示范作用,年底前,5个示范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0%以上,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90%以上、参与度8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60%以上。加快推进分类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按照“2000-4000户1个投放点、1-2个街道1座回收站”的标准,着力发展和规范社区回收网点;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集散交易市场、分拣加工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
宣传教育方面,每季度开展1次大范围的主题宣传活动,入户宣传居民户数占比25%以上,年底前实现入户宣传全覆盖。夯实学校教育基础,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课时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学习。到年底,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学校数量占学校总数量比例达到80%以上,各县(市、区)均建成1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
会议总结,我省在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以来,相关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初步建立了组织推动体系,逐步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速推进分类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发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省7000余个居民小区具备了垃圾分类前端投放设施;配备厨余垃圾专门运输车辆610余辆,基本具备与目前的厨余垃圾单独收集量相匹配的转运能力;集中力量建设示范片区,累计建成105个示范街道。
会议指出,今年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扩大实施范围、提高工作质量。李贤明强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省主抓的重要民生实事之一。各地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督导检查,深化交流协作,坚持以持续不断、行之有效的举措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会议主会场设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市、雄安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管部门设分会场。省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雄安新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制分类区域的县(市、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员参加会议。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