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定位、作业机械化、多方监管…武汉这样做好“精致环卫”

近日,武汉发布《武汉市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实施精致环卫”、“加快推进环卫市场化”、“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能力”是其中的“重头戏”,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武汉市城管执法委26日走进长江日报大武汉直播间,畅谈如何通过精致环卫打造洁净城市,塑造城市颜值、气质。
“精致环卫就如同一棵大树。”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余刘琦表示,树叶等树冠部分代表环卫作业的工法流程、硬件设施、信息化管理,只有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整个树冠才会枝繁叶茂;树干代表环卫市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决定环卫体系是否具支撑性的力量;树根则代表责任体系,只有通过层层压实各方责任,才能实现“精致环卫”各方面环环相扣,“精致环卫”这棵大树才能茁壮成长。
随着环卫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监管已经成为环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近年来,城管环卫部门大力推进智慧环卫建设,利用交管电子眼智能抓拍洒水车辆早晚高峰时段上路作业、垃圾收运车辆未密闭运输等违规行为,并自动推送至监管单位和执法部门依法处置。“未来,智慧环卫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多。”
利用现有的垃圾运输车辆、处置厂终端数据信息,建立车辆进场预约管理APP,实现垃圾清运车辆分流控制,减少厂门前车辆排队问题,提升周边环境卫生水平。“目前预约率95%以上,垃圾进场通道无明显排队现象。”
东西湖区借助市城管执法委搭建的智慧环卫平台,积极打造“一个平台、一套数据、多级联动、全面监管”模式,目前该区有468辆环卫作业车辆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通过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跟踪,实现对人、车、物、过程全面有效监管,实现“智慧环卫一体化管控”。
对规范环卫设施管理,垃圾容器合理布局、整齐摆放、洁净完好、标识颜色统一,具备条件的道路退桶入院、以桶换桶、集中清洗。
环卫车辆落实“三禁三要”,即车容要整洁,严禁未见本色就上路;车况要良好,严禁部件故障破旧;运输要密闭,严禁跑冒滴漏。垃圾转运站硬件齐全、环境洁净、排放达标、每日消杀,站内垃圾不积存。
市城管委建设处二级调研员李宏清介绍,今年全市计划新建改建环卫公厕100座。
在“厕所革命”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提升了全市公厕的数量和质量,基本补齐了我市公厕缺口,改善了如厕环境。目前我市建成区公厕数量超4000座,密度约每平方公里4.9座,满足全国文明城市每平方公里公厕不小于4座的要求,公厕数量总体充足,布局基本合理。
“2022年,全市计划新改建环卫公厕100座,将优先在人流量大、如厕需求量高的地方规划选址。”为规范我市公厕建设标准,全面提高公厕品质,要求各区在改扩建环卫公厕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落实。城市主次干道、车站、机场、港口、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新建的环卫公厕不应低于二类标准。
为了方便市民游客如厕,与主流导航软件合作,加强全市公共厕所定位信息和开放状态推送,发动市民参与公厕地图数据更新修正,对公厕管理服务水平开展评价,提高导厕服务的精准性,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一座城市,怎么清扫、怎么保洁、怎么清运垃圾……处处都有“讲究”。
“优化作业资源配置,突出垃圾产生量大的薄弱部位和重点区域,进一步增加作业力量、提高作业频次、延长作业时间。”其次要巩固常态化作业机制,例如清扫保洁环节,凌晨全面普扫,白天巡回保洁,保洁区域适度交叉;道路清洗环节,夜间全面冲洗,白天雾洒压尘、精准清洗;垃圾收运环节,做好全环节无缝衔接,收运前有序摆桶、严控时间,收运中规范操作、轻装轻卸,收运后容器归位、工完场净。
道路清洗作业按照“先立面、后平面,先空中、后路面”的顺序,以及“洗、扫、冲、收”的程序,推行多车型机械化作业。未来三年,要更新换代约1000台环卫作业车辆,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方式。
今年,城管部门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创建工作,在社区实行“撤桶并点”和定时定点投放。同时,在居民垃圾投放高峰时段配备桶边督导人员,对居民投放行为进行宣传、引导、劝导,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生活垃圾,逐步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已在全市形成“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分类企业”主导的三种较为成熟的垃圾分类模式。积极探索分类模式,因地制宜推行定点分类投放,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例如江汉区北湖街的和风里小区,尝试“撤桶并点”试点工作,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居民赞许。
和风里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34栋房屋88个单元。该小区居住人口密集,且无物业,垃圾混装、混投现象突出。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北湖街道探索出“党建引领、文化融入、居民自治、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多元化垃圾分类新模式。
小区还成立了“管得宽”社区志愿服务队,组织带动居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前端设施的选址、命名、管理工作。积极发挥社区“城市管家”主力军作用,安排专职督导员组织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引导居民科学使用垃圾分类设施,督促清运人员定时定点收运和清洗。
据了解,和风里小区试点运营至今,在社区的努力倡导和居民的配合参与下,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率已提升到90%以上。
压实各方责任的“树根”才能枝繁叶茂
精致环卫要结合工作需求和市民诉求,不断完善环卫管理全流程规范标准,推行深度保洁、精细收运、环卫设施高标管理。加强培训,让基层环卫作业单位、作业人员对各项规范标准充分知晓、熟练掌握。
环境卫生的保护,不仅仅是靠环卫工人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更多的是靠广大市民和企业、单位的共同参与和维护。余刘琦表示,“我们将探索、推广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告知书制度,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违法违规行为执法管控力度,促进社会各方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
同时,将优化环卫行业顶层设计,规范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优胜劣汰、规范运行的市场环境,以高效的市场化运行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提质增效。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全环节设施设备配置、更新,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计量收费模式,出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补贴政策,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效果,打造一批垃圾分类高校联盟、餐饮联盟,探索市区指导、街道牵头、社区配合、执法助力、行业自治的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径。
建立智慧化监管、实地检查考核、市民投诉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收运站点、处置场所、环卫车辆、公共厕所管理水平,开展公共道路垃圾容器专项整治,保障环卫设施安全、环保、稳定运行,减少扰民。
同时,建成智慧环卫平台,形成以环卫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支撑,清扫保洁作业监管、环卫设施运行监管、生活垃圾处理全流程监管三大功能模块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环卫管理全环节“线上+线下”高效监管模式。
— — — — — — — — — — —
声明:本文来自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杨涛;通讯员金辉、李小岑、李军等),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后转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问题请联系0531-81219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