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出“扫码式”回收箱,“吃”进废品 “码”上变现
作者abc:丞华环卫展
2023.07.03

把废品“吃”进去,就能“吐”出钱。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多个小区出现了类似快递柜的新物件——“扫码式”回收箱。凭借一套“回收码”体系,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码”上变现。

在群升国际小区,居民按照箱体上的详细操作流程,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绑定了“回收码”小程序,随后点击“打印二维码”选项,一旁的端口会“吐”出二维码贴纸。将贴有二维码的回收物一并投进回收箱,随后,每日都会有回收人员定期前来回收废品。待回收人员对回收物进行称重后,投递者的微信便会收款,点开小程序里的“投递记录”,回收重量、完成时间、金额等信息都很齐全。此外,10公斤以上的回收品还能在小程序上预约下单,上门回收。

“码”上变现是如何实现的?据介绍,利用“物联网+数字化”技术,“回收码”体系可实现“高值+低值”可回收物全品类回收,针对收集的各类可回收物,每天都由专人进行分类、称重、扫码和转账,标准化规范各个环节。

“价格透明,回收箱又在小区里,距离近,比较方便。”群升国际小区居民吴先生说。以前该小区还没有“扫码式”回收箱时,居民刘女士只能将旧衣物和废纸丢在垃圾分类亭房。在了解到这一小程序后,她现在选择将旧衣物和废纸投放到回收箱。

目前,台江区洋中街道和苍霞街道已有5个点位率先设置了线下扫码式回收箱。“垃圾分类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措施,居民能从中受益,就会自然而然地支持。”洋中街道相关负责人认为,“回收码”体系因此才得以落地生根。

福州市已有多个区相继设置了“扫码式”回收箱,线下设置点位上百个,配套的后端分拣中心和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也已建成投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前端,福州市可回收物的“量”依旧有不小的挖掘空间,在后端,分拣中心等配套设施也需同步建立,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充分挖掘可回收物的价值。


本文转载自中国建设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