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这4年,看上海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作者abc:丞华环卫展
2023.07.06

一袋分类好的生活垃圾,从社区运离后,首先要经过“点-场-站”回收标准化作业,进一步实现精准分类。

垃圾分类全产业链依托中转站衔接前端收运和末端处置,上海城投集团健全了生活垃圾分类压缩、分类中转、分类运输全流程。

上海城投集团建成运营了12座生活垃圾集运中转站,设计转运能力达15000吨/日,其中虎林、徐浦是上海市区内最大的两个中转站。每日清晨,满载着生活垃圾的箱式卡车依次驶入中转站。在行驶过程中,智能系统可读取每辆车的作业队、服务小区、装载物、装载量。

在中转站,中央控制室按照干垃圾、湿垃圾以及餐厨垃圾三种品类指定专门卸点,待生活垃圾装载压缩完毕后,后台自动生成指令,将箱号、船数、出发和抵达时间发送给百里之外的老港生态环保基地。

生活垃圾下一步是走水路,通过市级生活垃圾集装箱水上转运系统进行转运。上海内河水系发达,上海城投集团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优势,开创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水运模式。

到了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这些生活垃圾将被分类处置。

干垃圾主要用于焚烧发电。

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固废处理基地,也是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末端处置设施的托底保障项目。

数据显示,上海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42%,到2023年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43%。而老港基地内两座焚烧厂的焚烧处理能力达9000吨,是全国规模最大、排放最低、技术最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19年9月29日,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完成了“72+24”验收,实现了垃圾由“填埋”到“焚烧”的历史跨越。二期8条焚烧线火力全开,全年可发电约12亿千瓦时。

历经多年发展,老港基地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不断改进,由过去以填埋为主、到焚烧与填埋并存,再到现在以焚烧为主,并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城投集团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厂11座,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18500余吨/日,占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总焚烧能力的60%以上。焚烧系统均采用国际先进的炉排炉,烟气排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上海市地标和欧盟标准。

湿垃圾如何处置?

上海城投集团建成运营了湿垃圾厂5座,补齐上海城市湿垃圾处置的“空白”领域,处理能力3530吨/日,占上海全市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的50%。

老港基地内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项目建成后,老港基地湿垃圾总处理能力将达到4500吨/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

上海城投向界面新闻透露,待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投入运营后,其资源化产品将覆盖新能源、新型饲料、新型肥料三大领域。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将通过沼气提纯制备压缩天然气、有机残渣养殖黑水虻等手段,预计将年产毛油3600余吨、炭基有机肥20000余吨、压缩天然气8万余吨。

有害垃圾去了哪儿?

上海城投集团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智能化有害垃圾分拣中心,已建立起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体系,实施“有害垃圾收运服务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另外,可回收垃圾是否实现循环利用?

来自上海城投集团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城投构建了覆盖黄浦、徐汇、静安、嘉定、青浦、临港等6大区域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布设回收点位5210个、示范点6个、中转站35个、集散中心3个。

除了上述四类垃圾,上海城投还负责运营建筑垃圾厂5座,处理能力10500吨/日,主要采用“粗分选+多级分选筛分+多级破碎,辅以磁选和智能分选”的处理工艺,生产出再生骨料、回填材料、制再生砖、制水泥砂浆等产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透露,上海生活垃圾已全量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