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变废为宝,擦亮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底色
作者abc:丞华环卫展
2023.08.12

为切实提高浙江省慈溪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能力,慈溪市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该项目解决了慈溪市建筑(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建筑(装修)垃圾堆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问题,且将其资源化利用,保护了地域环境,为慈溪市甚至宁波市建筑(装修)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化”探索合理的运行模式,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筑(装修)垃圾问题,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对慈溪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起到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推进项目建设,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中提出要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提高固体废弃物消纳量和产品质量。为切实提高慈溪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能力,慈溪市于2020年前后开始谋划建设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该项目已列入慈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采用BOT模式运作,总投资达53829万元。目前,该项目填埋场GCL垂直防渗墙已完成,渗滤液处理中心设备正常运行,填埋场开挖已全部完成,剩余部分垃圾正在筛分外运处置中,填埋场回填工作已在进行。达到工程整体进度的65%。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慈溪市现状建筑垃圾无处安放的窘境,同时变废为宝,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符合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保护环境的政策。同时,有效降低建材成本,带动建材、房地产、环保等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业化作出贡献。此外,项目建成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拉动当地消费,提高当地人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优化处置工艺,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处理普通建筑垃圾10万t,装修垃圾63万t,废弃泥浆70万m³。按照资源化处理原则,对装修垃圾按照“预处理综合分选+骨料类再生利用+可燃物外运焚烧+惰性物外运填埋”处理工艺,经过多级分选、破碎,生产出再生骨料和砖等再生产品,不可回收物质中可燃物质进入焚烧厂焚烧处理,不可燃惰性物质进入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对建筑垃圾进行分选破碎后,骨料进入到制砖线,生产出再生砖制品,废弃泥浆在本项目厂区内干化后外售用于回填土及绿化用土。

装修垃圾处理工艺主要回收其中的混凝土、砖瓦等骨料类物质,约占总量的40%-50%,于车间内骨料储仓暂存,以备制砖生产线用料;经分选的可燃物送至厂缓存区,经压缩后由钩臂车外送焚烧;预处理分选系统筛下物主要为惰性渣土、灰分类物质,根据生产需要,部分可用于再生建材生产使用,剩余部分外送填埋处置;预处理系统选别的可回收物包括金属类(含有色金属、铝合金等)、木塑类以及其他可回收物;装修垃圾中混入的油漆桶、电池等危废和电子类废弃物,可通过人工预分拣或机械手高精度识别后去除,定期外送有资质处理单位处置。本项目辅助处理部分高纯度建筑拆迁垃圾,对建筑拆迁垃圾进行破碎筛分再筛分后,建筑垃圾骨料应用于制砖生产线。

严守生态环境,走好持续发展道路

慈溪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场址位于慈溪市新浦镇半掘浦以西,场地东侧沿半掘浦现状道路,南侧沿慈溪开诚有机固废处理有限公司现状道路,西侧及北侧皆为海涂地。作为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型项目,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生态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确保不引起空气、水、噪声的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本项目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项目生产的再生砖,节省取土,节省耕地和标准煤,减少CO2、SO2等有害气体排放。项目实行就近原则,距离慈溪市中心约20公里,厂址交通便利,可以缓解运输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重要的环保意义。


本文转载自法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