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多措并举 深入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作者abc:丞华环卫展
2023.09.08

自南部山区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分类工作高效开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持之以恒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多措并举,不断走深走实精细化推进,市民群众的分类意识、参与率和分类正确率得到极大提高。

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居民“能够分”

结合辖区实际,南部山区综合管理执法局大力开展“撤桶并点”工作,全面推行“桶边督导+定点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加快配套居民小区、单位、公共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分类亭等设施设备。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督促、指导小区、医院、学校、商超市场、公共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沉浸体验,培养意识,引导居民“主动分”

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分类宣教室,集科普、宣传、教育、趣味、互动于一体,以“强化引导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推动习惯养成”为工作方向,定期向居民群众、在校学生、工作人员等群体宣传讲解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宣教室主要由垃圾分类政策意义宣传区、四分类知识普及区、模型展示区、处理流程介绍区、互动体验区、“变废为宝”展示区、四分类宣传区、南部山区垃圾分类三字经、分类小游戏区、影音室、分类形象代言区组成,集知识性、趣味性及互动性于一体。其中垃圾分类互动体验室设有4个互动小游戏:一是“欢乐记忆”,通过让参与者对垃圾分类的四种类型“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标志进行记忆;二是“涂鸦达人”,在智能电子设备上对垃圾分类桶或标志进行涂色,留言等;三是“对号入座”,宣教室备有四分类垃圾桶及各类垃圾卡片,可参与分类投放游戏,从而进行模拟分类;四是“变废为宝”,宣教室设有废旧报纸、纸盒、矿泉水瓶、剪刀、胶水等,来参观的市民可以一起动手,制作“变废为宝”小工艺品,并在宣教室进行展示,深化理解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现实意义。

西营街道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在阁老小区建成南山首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建立健全积分兑换规则及管理制度并试点运行,引导居民采用智能投放设备、定时定点投放、参与集中宣传收集活动等模式,通过持续的环保理念宣传、现场分类投放指导、积分兑换实物奖励等机制,引导和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建立“积分制管理”的垃圾分类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精准闭环管理,实现资源“再利用”

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西营街道积极探索适合南部山区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方法,建成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项目,利用“前端收集(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中端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设备)—末端利用(产生有机肥)”的处理模式,促进辖区厨余垃圾、农田废弃物、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的集中就地资源化处理。有机废弃物经过压榨脱水、生物发酵等一系列工艺处理,生产出可再利用的有机肥料,该肥料经过科学检验检测达标后,循环用于乔峪村乡村振兴连翘种植项目和辖区绿化养护等,提高有机废弃物利用成果和资源转化效率,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高而办事处为实现可腐垃圾循环利用建立了阳光堆肥房,每处面积为55平方米左右,堆肥房的选址考虑光照、气味等问题,避开了村庄及周边的山体和树木,为达到保温的效果,采用的是新型环保材料海容模块,玻璃为双层夹胶玻璃。餐前厨余可腐烂垃圾收集后堆进阳光堆肥房,好氧细菌对易腐垃圾氧化、吸收、分解,中间每天喷洒一次“有机肥发酵剂”,4-6个月产出有机肥料反哺农业生产及绿化使用,充分实现垃圾循环再利用。

接下来,南部山区综合管理执法局将继续做实做细做好垃圾分类各项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