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等15城试点公共车辆全面电动化 涵盖环卫车领域
作者abc:
2023.11.15

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来了!11月14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北京、深圳、重庆、成都、济南等15城成为试点的最终入围城市。有关分析指出,从三年前提出“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的目标以来,此时启动试点,时机已经较为成熟,接下来,试点将为整个电动车产业链带来更多商机和市场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15城启动试点

11月13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北京、深圳、重庆、成都、郑州、宁波、厦门、济南、石家庄、唐山、柳州、海口、长春、银川、鄂尔多斯15个城市为此次试点城市。通知提出,鼓励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通知预期目标,新能源汽车推广将聚焦公务用车、城市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邮政快递车、城市物流配送车、机场用车、特定场景重型货车等领域。预计在两年时间内,这15个城市将在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60万辆,建设公共充电桩超过70万台、换电站超过7800座。

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换电等加快应用,光储充放等车网融合技术示范效果良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有提升且示范规模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碳交易、绿色电力交易实现新突破,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逐步提升并实现上车应用。

时机成熟

关于此次试点的布局,其实在三年前便已开始。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提到,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

到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涉及的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包括巡游出租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机场等领域用车,试点期为2023—2025年。

“目前在15个城市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时机已经较为成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表示,“中国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方面的装备制造能力已非常成熟,并且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和检验。”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5.6%。

全产业链受益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此前强调,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和配套产业发展。此次试点的启动,新能源汽车无疑会从中受益。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启动,将为整个电动车产业链带来更多商机和市场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持续发展。”解筱文指出,电动车制造商、充电设施建设企业、运营维护企业、方案提供商等产业链上的市场主体都将囊括其中。

解筱文认为,具体来讲,通过试点,政府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统一结算,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便捷性。除了解决充电难问题,还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同时,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也将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和创新应用,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试点的影响力范围,不止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提到,“我们要认识到,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背景下,这个试点方案不是仅仅针对国内汽车厂商的,而是面向全世界的。同时也会有利于国外相关汽车厂商的发展,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口。”

彭波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经济的一部分,是全球经济成长的重要方向。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能够为绿色经济添砖加瓦,促进低碳生活,调整全球能源结构,从而助力绿色经济和全球绿色贸易成长。


本文转载自齐鲁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