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具有较大的医药、保健开发价值,被誉为“凤凰虫”。近年来,章丘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处理的设施建设,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利用餐厨垃圾生态养殖黑水虻,解决了餐厨垃圾末端处置难题,日处理餐厨垃圾达50余吨。
虫子的“盛宴”
“戴上口罩,有点味道!”进养殖区之前,赢环能(山东)环保科技公司养殖区负责人孙秀军递上了一个口罩。再孙秀军带领下,记者来到育种室,这里有两个大的保温箱,里面放置的全是正在孵化的黑水虻虫卵。在保温箱旁边还有几个大盒子,里面是黑水虻的幼虫,一克的虫卵就可以长成50斤的幼虫。
硕大的大棚里,几名工人正在忙活着,一小车一小车的厨料浆被推到养殖区,投喂黑水虻幼虫。有的幼虫正“大快朵颐”,有的虫子则活力不大,似乎处于停止进食的状态。“现在气温相对低,有的活力差一些。”对此,孙秀军解释道。
据孙秀军介绍,这些黑水虻的幼虫,夏天一周就可以成熟,一旦到了冬天,由于温度低,则需要12天左右的生长周期。
一天产近3000斤虫
孙秀军介绍,黑水虻幼虫,活虫可以用于养殖业,“南方一些水产养殖单位,就来购买我们的活虫,可以用于喂养龙虾等”。不只如此,幼虫还可以加工成干虫,这个过程需要高温烘干,“黑水虻的幼虫含有高蛋白,出口到国外可以用于提炼蛋白,或者加工宠物饲料等。”此外,黑水虻的粪便可以用于加工成肥料,用于种植。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养殖区有两个大棚用于养殖。从去年四月份开始试运营,到八月份基本成熟运营,夏季每天产幼虫近3000斤,冬天因气温低产量相对降低。
这种黑水虻繁殖能力如此强,一旦逃逸,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的池子高15厘米,幼虫爬不出来,我们在幼虫变成成虫之前就收货,所以不存在逃逸这种情况。”孙秀军说。
一天消耗50吨的厨余垃圾
“现在章丘一天厨余垃圾是50吨左右,夏天的量会大一些,可以达到60吨。50吨厨余垃圾处理后产生15吨的餐厨料浆,这些都用来喂养黑水虻。”该企业负责人黄佳说。
面对有味道和蚊蝇多的情况,黄佳介绍,他们会安装除臭设备,夏天也会每天安排消杀蚊蝇等。黄佳说,接下来会在生产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然后争取在全省推广。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黄佳曾经在部队服役10年,退役后加入到了废弃油脂的行业,“在部队立过三等功,我觉着部队锻炼了我。”
近期举办的济南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黄佳所从事的“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这一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对此,黄佳很高兴,“这是对我们的认可,相信接下来企业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文转载自齐鲁壹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