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时刚过,环卫工人刘平从床上爬起。为了不打扰睡梦中的家人,她没开灯,轻手轻脚地摸到卫生间,简单洗漱后,便骑上电动车从自家所在的地德里小区驶向中央大街作业工段。
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了圈。作为城市名片之一的中央大街人潮涌动,尤其是傍晚至深夜,人流密集度堪比端午节前夜。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负责中央大街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的环卫工人们同步开启了超强作业模式。
从凌晨守到半夜
游客少时抓紧作业
不到凌晨4时,环卫工人已经在西二道街工段集结完毕。刘平是中央大街清扫保洁中队3分队队员,出门时公交车尚未发车,大家都骑电动车上班。“这两天没怎么下雪,不用连轴转了。”刘平和队友们攀谈时,已拿起扫帚,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大家挥动扫帚并排成阶梯向前推进,这种相互配合协作清扫队形,可以实现对路面上灰尘、烟头等杂物高效清理。翻飞的扫帚与面包石路面摩擦,持续响起独特的“沙沙声”,在凌晨空旷的老街回响。
“现在游客上街比以往提前不少,我们得抓紧扫。国内国外的人都在看中央大街,要地面有垃圾没清除,多影响哈尔滨的形象啊!”刘平所在小队负责从西二道街到西六道街区域,必须抢在游客上街前,在一个半小时以内扫完第一遍。晚上的清扫时间则是推后了。“以前晚上10时以后街上基本没人了,现在得11时有时得12时以后,游客散了我们才能干活。”
道里环卫清洁中心主任张宁介绍,已统筹抽调多个环卫中队130余人支援中央大街及其周边街区。中央大街主街环卫保洁人员已从原来15人增至30人,其中人流量最大的区域是西五道街到西十一道街路段,保洁员分布最多。“就是为了能把百年老街最美的一面呈现给游客”。
果皮箱“承包制”
人多时十几分钟掏一次
上午8时30分,到了刘平和队友们的街路保洁时段。相比于清扫环节,街路保洁的工作量明显翻倍。
“街路保洁需要环卫人员不停地在街上巡视,随时捡拾垃圾杂物。街上人多了,巡视的频次和速度都得提高。以前每个班平均走上五六千步,现在至少一万步打底。”说话间,刘平手持夹子将路面上烟头夹起来放进垃圾袋中。不远处,队友于晓红正在清理路边果皮箱。随后,她又拿出随身携带的抹布,喷上酒精后擦拭箱体……
“元旦期间人流量大,十几分钟果皮箱就满了,得马上掏。”道里环卫清洁中心中央大街区域环卫中队中队长莫森说,以前果皮箱采取大圈巡回清掏模式,今冬人流量太大,由固定的环卫工人小范围包片,实现快速处置,工作量增至四倍左右。在傍晚人流量大的时候,果皮箱清掏出来的垃圾无法通过小型电瓶车来运,为了避免干扰游客,他们采取了更累人的人工外运模式。
清运车再急也得慢开
不能影响游客体验
上午9时,中央大街陆陆续续迎来各地游客。一辆小型垃圾转运车缓慢地行驶在面包石路面上,车上播放着舒缓的音乐。“播放音乐主要是为了提醒游人,注意避让。尤其是下午到晚上,街上人挨人,再急也得慢慢开,不能让车辆剐蹭到路人。按喇叭催促游人,不够礼貌,也影响旅游体验。”
相比于清扫保洁,清冰雪则是硬仗。今年元旦期间,一场降雪造访冰城。环卫工人李树坤告诉记者,今年中央大街上修建了很多冰景雪雕,街路上布设很多亮化设施,既使没游客清冰雪车辆和机械也不能进来,“街面的冰雪,全靠人工一点点抠掉。”
李文章是中央大街环卫中队负责垃圾收运的环卫司机,今冬他的作业方式也变了,“以前中央大街只有一台垃圾收运车。现在为了提升转运效率,改为两台车作业,每台车负责700多米范围,收运一趟也要一个多小时”。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本文来自哈尔滨日报/冰城+
欢迎关注评论留言!与您一起,聊聊“环卫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