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全市半数生活垃圾在这里焚烧,年上网电量约2.6亿度
作者abc:丞华环卫展
2024.02.18

今年冬季,不计其数的外地游客涌入冰城。哈尔滨“接得住”不只考验着文旅景区及交通、食宿等领域设施的承接能力,环境卫生部门的支撑协助也同样重要。位于阿城区玉泉街道老营村的哈尔滨市玉泉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园区,就是各路幕后“后勤部队”的重要一支。这里承担了全市近一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任务。

每天将2250吨垃圾变成“宝”

“玉泉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园区由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建造,是目前哈市处理能力最大的处理厂之一。”该园区相关负责人陈晓明说,从哈市主城区出发的垃圾转运车,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这里。

走进园区,垃圾运输车有序地进入装卸区。来自道里、南岗等主城六区以及阿城区、尚志市的数百台垃圾车汇集于此,每天约2250吨的垃圾在这里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占全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的50%。园区年发电量约3.2亿度,年上网电量约2.6亿度。

虽然是垃圾处理厂,但在这里却闻不到异味。陈晓明介绍,“我们在很多方面做了精细的处理。比如采取抽风等措施、打造密闭的负压环境,气味很难往上溢。”

在中央控制室,一块电子大屏幕显示垃圾从进厂到焚烧各个环节的场景。“中控室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神经中枢,垃圾运输车从进入厂区到垃圾焚烧、发电、烟气废渣处理等各个环节,以及燃烧调整、环保参数控制等,全部可以在中控室由计算机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和监视。”陈晓明告诉记者,焚烧处理的都是生活垃圾中的其他垃圾。通过焚烧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还能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

玉泉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园区具备目前我省建设规模最大、运行标准最高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采用的焚烧发电工艺在国内位于前列水平。这些,为哈尔滨市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提供有利支撑。

那么,垃圾是如何通过焚烧发电的呢?园区的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实际上是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垃圾在焚烧炉内燃烧,化学能转变为蒸汽热能;在汽轮机内,蒸汽的热能再转变为轴旋转的机械能;最后在发电机内,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我们家里平时产出的两袋垃圾在这里就会被转化成一度电。”陈晓明说。

确保冬季运行稳定,防寒是重点

春节期间,该园区的员工们仍坚守岗位,一线员工采取四班三倒制模式,确保厂区正常运转。

为保障在冬季严寒中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必须保障渗滤液回喷系统稳定运行,使垃圾仓温度保持在28℃-32℃,卸料平台温度保持在25℃,加快垃圾发酵速度。为此,他们必须时时监控加热系统的运转。同时,工作人员还为厂区室外设备、窗口等增加“棉被”,用于抵御冰雪及寒风天气,有效做好各类设备的防寒防冻措施。

陈晓明介绍,实际上,为了保障哈尔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正常进行,园区早在入秋时节即开始制定冬季生产预案,预案内容包括冬季极寒天气垃圾仓管理、冬季焚烧调整管理、设备防寒防冻组织措施等。

此外,该园区还结合哈尔滨市地区气候特点,制定了针对自身的垃圾仓管理措施。例如,阶梯式供料,保障燃烧平稳;两侧的堆料区开区扩宽,保障料区底部排水及时等;设置垃圾车“待缓区域”,便于垃圾车缓解冰冻垃圾……这一切,为垃圾充分焚烧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转载自哈尔滨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