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今年将整治920条背街小巷环境 建设100处口袋公园
作者abc:丞华环卫展
2024.02.22


昨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通过对今年城市管理37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实施计划和完成时限全部进行细化安排,我市将以改善市民家门口的环境品质为方向,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决心,提升城市市容风貌,彰显城市品位形象,努力实现“细致、精致、极致”的目标,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探索推进“大城管”模式

贯彻落实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实施意见、城市管理精细化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探索推进“大城管”模式。

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全行业、全过程”的标准规范体系,制发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实用手册,以城市管理问题整改典型图例的形式,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并组织各地区按照标准严格贯彻执行,以标准化助推精细化。健全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大连市城市管理精细化考核工作方案》。

让老旧街巷焕发新活力

去年6月起,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按照“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思路,先期探索实施部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获得省住建厅的认可并在全省推广。今年,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重点实施。

背街小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整治中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用三年(2024—2026年)时间,完成2298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24年完成总任务的40%(920条);2025年完成总任务的30%(691条),同时对2024年的任务进行品质提升;2026年完成总任务的30%(687条),实现“设施齐全、市容整洁、环境优美、交通顺畅、文明有序”的街巷环境,让老旧街巷焕发新活力,打造特色和亮点。同时,组建市级考核专班,每月对各地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新建200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

住建部对各城市垃圾分类考核工作进行重大调整,我市由此前的大城市组调整至超大和特大城市组。今年,我市将提升不少于300个生活垃圾投放点位品质;在全市400个样板小区和签约餐饮单位实行厨余垃圾定时定点上门收运和信息化监管。

今年将新创建垃圾分类样板小区200个,各地区在总结去年创建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划片承包方式,各环节定人定责指导推动样板小区打造工作。同时,继续复制推广生活垃圾不落地街区,在2024年年底前,中心城区每个区至少新增1个不落地街区,落实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推行“定点收集、公交式收运”模式,让商户、居民享受环境提升红利。

建设口袋公园100处

推进大连湾海底隧道东方路立交项目建设,力争今年5月实现东方路立交主线通车。持续夯实市政设施养护专班效能,全面加强道路、桥梁、排水、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深入开展市政道路功能性修复专项行动,提高设施品质,保障设施安全运行。规范道路挖掘施工管理,统筹安排年度施工计划,严格施工审批、监管、执法。巩固6河8段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不出现反弹。组织实施梭鱼湾体育场周边基础设施污水工程建设。

建设口袋公园100处,科学开展花卉栽植、摆放和立体绿化工作,推进半山漫道等城市绿道建设和傅家庄、燕窝岭景区公共设施改造。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园建设和维护,构建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和国球进公园工作。组织好城市主要节点景观照明灯光,提升城市夜景魅力。

重点治理城市“十乱”

开展达沃斯年会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各地区,特别是中山区,按照方案要求,围绕迎宾路线、会场酒店、公园景区、海滨浴场等重要场所、重点区域,开展市容环境保障工作,确保会议期间市容环境整洁亮丽、城市管理规范有序。

开展公共场所环境集中整治。持续开展“一站两场三码头”及10条重点迎宾线路市容市貌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向常态化管理转变。

开展城郊接合部环境集中整治。抓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薄弱的城郊接合部的整治提升工作,落实辖区管理责任,组织实施金州湾新机场及大连湾码头周边区域和高铁沿线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逐步解决长期存在的环境脏乱、秩序混乱问题。

开展城市市容秩序集中整治。继续加大拆违治乱力度,集中开展私搭乱建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违法建设新增势头。以治理城市“十乱”为重点,对主次干路沿线建筑外立面、非建筑围挡、停车秩序、交换箱体、架空线缆、交通护栏、路街标牌等开展治理,专项整治户外广告、招牌设施、排渣洒漏,保持城市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舒适安全的环境。


本文转载自大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