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里淘黄金!杭州垃圾处理场:一堆“废品”价值百万
作者abc:丞华环卫展
2024.03.08

废弃物循环利用,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3月30日,也将迎来第二个国际零废物日。

但是生活垃圾里还能“淘金”,这事你知道吗?

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厂房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近日,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看看这里的炉渣项目如何“变废为宝”。

临江产业园坐落在杭州远郊,却承接了杭州主城区、萧山区等区域的生活垃圾。

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的副产物。别看烧完之后一团黑,它包含了熔渣、玻璃、陶瓷、石头、金属和有机质等,在环保人眼里,这可是宝贝!

炉渣资源化项目由杭州临江环境集团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22年10月投产运行,可以日处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1600吨。

项目管理人员冯彦彬说,目前垃圾处理站每天接收的5200吨生活垃圾,焚烧后能产生900吨炉渣,转化率约17.3%。

工人正在作业。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这些炉渣里,还能筛选出金子呢!”

金子?没错!

由于黄金稳定性高,焚烧时难以发生化学反应,冷却后也是金黄色,在一众黑灰色的炉渣里,很是显眼,因此工人在处理炉渣时,会将有金黄色的部分拿出来,在水中淘洗后,过滤出黄金。

厂房内有一个小房间,轰隆的设备旁,摆着最简单的板凳和盆子,炉渣在盆中水里淘洗,金色渐渐显现,颇有“淘金”的味道。

冯彦彬介绍,金子经过高温焚烧后形状发生变化,很难辨别原来长什么模样,从哪里而来,便作为炉渣的利润产物。“极少数的金子,来自电器元件中的黄金。”

不过,冯彦彬也提到,金子只是少数,更多的还是铜、铁、铝、不锈钢等金属。

在厂房内,记者看到了一座座堆成小山的“石头”,远远看着像是建筑用材。

厂房内的“铜山”(左)和“不锈钢山”(右)。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那是铜。”他说。

走近一看,一块块铜合金,经高温焚烧、机器破碎后已缩成小块状。

处理后的金属碎块。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炉渣经过滚笼筛选、破碎、跳汰、分选等步骤后,再根据密度等物理属性差异,被分成了各类金属。

冯彦彬指着不远处的另外几座“小山”说着:“这一堆是铁,那一堆是不锈钢。”即使是同一种金属,也根据颗粒粗细度进行区分。

按照颗粒粗细区分的铜合金。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炉渣处理后的主要产品为可回收金属以及环保沙料。可回收金属约占3.8%,其中废铁和不锈钢约占3.0%、铝约占0.3%、铜及其他有色金属约占0.5%;环保沙料可用作建材辅料,广泛用于建筑行业,通过加工进入循环再利用。

看着是一堆“废品”,其实价值可能高达百万元。

和黄金一样,其余金属价格也会波动,有时候也会等着价格合适的时候售出再利用,以发挥更大效益。

处理后的环保沙料。受访者供图

别看现场都是灰黑色,绿色生产理念也体现在各个环节。

上料分选过程中使用最先进技术抑制扬尘;生产用水过滤回用,做到污水零排放;处理后分为金属和环保沙料,炉渣几乎得到100%的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里有这么多宝贝,居民在家里可以自行焚烧过滤吗?

“不太可行。”冯彦彬表示,除了消防安全的考虑之外,也有技术上的难点。

他举了个例子,日常使用的保温杯内胆含有铝、不锈钢等材质,居民如果想回收,能选择的办法是敲碎之后拿出内胆。但在回收处理的流程中,会经过高达2000℃的焚烧,保温杯里的塑料等杂质都已融化,剩下的金属纯度相对较高,回收价格也更高。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市民而言,提高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做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也能为生态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本文转载自潮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