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垃圾分类的背景下,采取实地考察、采样分析和调查研究等形式,对近年来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工作经验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发展滞后、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存在短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整体偏低等问题。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全面打造最优垃圾分类收运链条、建设新型环保固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探索推行建筑垃圾“一体化”运作等对策和建议。
来源丨环境卫生工程
作者丨崔洪涛、刘思成、李强、李涛、宋全振
在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是县级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关键举措,更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滕州市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基本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与生态环境保护互促互进,因此,滕州市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研究样本。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总结滕州市实践探索经验,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同时,期望为其他县级城市乃至更多的中小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路径。
一、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现状
01基本情况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 1485 km2,下辖 21 个镇街、1195 个村居(社区)。截至 2022 年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901.31 亿元、户籍人口 176 万人、城镇化率 60.51%,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近年来,随着滕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等固体废物数量随之急剧增加。为推动全域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018 年滕州市率先在山东省县级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先后印发出台了《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试行)》《2023 年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计划》等文件,基本构建了协同推进、有效衔接的“大分流+细分类+配套末端处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截至 2022 年底,已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治理能力和成效显著提升。
02“大分流”收运处理体系
为最大限度为城市“减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滕州市以建立“大分流”收运处理体系作为重要突破口,逐步将有机易腐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建筑垃圾(含装饰装修垃圾)等从生活垃圾中分流出来,实现生活垃圾的先期减量。具体分流措施如下。
(1)有机垃圾。滕州是山东省农业大县,也是优质蔬菜重要产区。针对蔬果废弃物等有机易腐垃圾分类难、处理成本高的实际情况,2021 年 1 月,滕州市与山东农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要在滕州市优质蔬菜重要产区级索镇建设运营低耗能+低成本+零污染的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站项目,其投资金额约 40 万元,并于 2021 年 7 月建成投产。该项目对农村有机易腐垃圾进行分区管理、分类处置,采用现代堆肥发酵工艺处理技术,使有机垃圾就地处置,快速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可年生产生物有机肥料 1000 t。
(2)大件垃圾。大件垃圾由于体积、质量较大,回收利用价值普遍较低,大多数废品回收企业不愿意收购。为彻底解决大件垃圾随意丢弃等乱象,滕州市投资 300 余万元建设大件垃圾处理中心 1 座,每年可收运处置旧沙发、床垫等大件垃圾 2000 余件,并可同步处置绿化养护工作中产生的枯枝等园林绿化垃圾。同时,配备 2 辆大件垃圾收运车辆,通过开通预约电话、微信、手机 APP 等多种预约方式,建立健全了大件垃圾收运处置联单制度。
(3)建筑垃圾。随着滕州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工程渣土、拆除垃圾、施工垃圾、装饰装修垃圾等建筑垃圾产生量随之急剧增加,连续多年超过 1.90×106 m³(表 1)。为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滕州市积极引入建筑垃圾综合再利用项目,年处置消纳建筑垃圾 1.20×106 t,每年可生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8.0×105 t、再生道路水泥稳定碎石 2.0×105 t。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滕州市积极推广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在重点项目、市政道路、广场游园等工程中的应用,推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同时,为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环节的管理,滕州市对 17 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288 辆运输车辆实行“积分制管理”,对 200 余辆装饰装修垃圾运输车辆采用“备案制管理”,充分利用定位系统、实时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及时查处未按规定路线、时间行驶及沿途抛撒造成扬尘污染等违法行为,实现由“人管”到“技管”的转变。
表1 滕州市 2018—2022 年相关固体废物收运量
注:受疫情影响,2020 年和 2022 年的厨余垃圾收运量较低。
03“细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原则,滕州市因地制宜,在优化调整原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有序推动生活垃圾“细分类”。
(1)其他垃圾。依托原有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常态化、制度化运行的优势,经过近 6 年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滕州市共建设其他垃圾中转站 44 座,配置其他垃圾专用转运车辆 23 辆、垃圾压缩箱体 85 台,基本构建了“村(社区)收集、市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其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每天收集转运约 1000 t其他垃圾至光大国际滕州环保能源发电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达 1100 t/d)进行焚烧处置。通过对 2018—2022 年滕州市其他垃圾收运量数据进行分析(表 1),发现其他垃圾收运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也说明滕州市其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趋于成熟稳定。
(2)厨余垃圾。滕州市建立城区和镇域 2 条厨余垃圾收运专线,委托专业化运营公司与 2000 余家厨余垃圾产生量较大的饭店、学校等单位签订厨余垃圾收运处理协议,每天安排 7 辆专用车辆进行循环收运厨余垃圾,并转运至枣庄市厨余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截至目前日平均收运量约 60 t,日最高收运量突破 90 t。
通过分析(表 1)2018— 2022 年滕州市厨余垃圾收运量,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不考虑受疫情影响的 2020 年和 2022 年),说明滕州市厨余垃圾已经从生活垃圾中有效分流。目前滕州市 1195 个社区(村居)已按标准配备了四分类垃圾箱或二分类垃圾箱(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受部分居民自觉分类投放意识不高等因素影响,仍存在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投放的现象。
(3)可回收物。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模式,滕州市依托原有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采取政府投资模式,组建垃圾分类专业化运营公司,授权其负责全市所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通过建立社区回收站、开展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对可回收物实行每周 1 次集中上门收集,实现可回收物品资源化处理。
同时,滕州市投资 800 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山东省省级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积极践行“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无废城市理念。利用已收集的 50 余万件塑料瓶、饮料罐等部分可回收废旧材质,精心设计制作具有滕州特色文化的“鲁班锁”、立体雕塑景观、环保“生态地球”、“北斗卫星”模型等 1000 余件精美的垃圾分类文创作品(图 1 ),并将其融入到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垃圾分类互动体验馆等室内+室外场景,成为深受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喜爱的热门网红打卡地。
注:图片由滕州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提供。
图1 垃圾分类文创作品
(4)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及可回收物相比,有害垃圾的产生量相对较少。依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方便收集、提高效率的原则,滕州市组建一支专职收运队伍,对有害垃圾推行“定时+预约”的分类收集模式,每月 1 次进行集中上门收集,严格计件计量,目前,已累计收集各类有害垃圾 17.67 余万件(个)。同时,滕州市依托辖区内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拥有配套危险废物处置产业链的自身优势,在全市范围内设置有害垃圾暂存点7处,对收集的有害垃圾进行临时贮存,并向生态环保部门备案后,联系具有资质的专业化公司进行上门收运处置。
04垃圾末端处置配套项目
目前,滕州市着重加强对飞灰、炉渣等垃圾焚烧配套项目的建设。2018—2022 年滕州市炉渣和飞灰收运量数据(表 1 )表明,随着光大国际滕州环保能源发电项目一期、二期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焚烧垃圾后产生的飞灰、炉渣等废弃物数量总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保障垃圾焚烧项目安全平稳运行,在飞灰处置设施方面,滕州市投资 2300 余万元,采用 EPC 模式建设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飞灰填埋区)工程项目,占地面积约 2.0557 hm²,设计填埋库容约 1.825×105 m³,既可满足未来 10 年飞灰无害化处置工作需要,也可用于焚烧炉检修时生活垃圾的应急填埋处置;在炉渣处置设施方面,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炉渣综合利用合作项目方,以推动日产生量为 200~300 t 的炉渣的日产日清和综合利用。
二、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面临的挑战
01分类收运体系发展滞后
1. 其他垃圾布局点位待优化
目前,滕州市 16 个镇共建有其他垃圾中转站 25 座,西部区域的镇人口数普遍超过 8 万人,每个镇配套建有垃圾中转站 2 座,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总体规划布局上点位较为分散,且大多数功能较为单一,仅能收集转运其他垃圾。据测算,镇域其他垃圾中转站至光大国际滕州环保能源发电项目(位于滕州市最东部区域)往返运距在 50 km 以内的仅有 8 座,超过 70 km 的共有 9 座(其中超过 100 km 的有 3 座),这说明总体上滕州市镇域其他垃圾转运运距较远,既增加了垃圾转运成本,也影响了垃圾转运作业效率,特别是每逢春节前后等垃圾收运量高峰期时,部分村镇经常会出现垃圾积存现象,亟需进一步优化其他垃圾中转站点位布局,建立健全与当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体系。
2. 厨余垃圾收运网络布局不均衡
环卫部门随机对城区部分主次干道两侧的垃圾箱分 3 个批次进行采样(第 1 批次采样时间为 2022 年 5 月 18 日,第 2 批为 2022 年 11 月 4 日,第 3 批为 2023 年 1 月 16 日),其物理组成如表 2 所示。发现第 2 批次采样点厨余垃圾含量仅为 6.34%,而第 1 批次和第 3 批次采样点的厨余垃圾含量分别为 46.10% 和 61.85%,3 个批次的采样分析数据差别较大。
表2 滕州市部分主次干道生活垃圾物理组成
通过调查发现,城区主次干道垃圾箱的厨余垃圾主要来源于沿街餐饮、饭店的投放。究其原因,是由于滕州市厨余垃圾收运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人管”方式,“技管”手段不足,数字化、智慧化收运平台尚未建立,未能根据厨余垃圾的产生量,科学合理调整收运线路,导致部分区域收运运力不均衡,造成了厨余垃圾“混投混运”现象的发生。
此外,环卫部门还随机对部分开放式社区的垃圾箱分 3 个批次进行采样分析,发现生活垃圾组成成分以厨余类为主,厨余垃圾含量达到 53.04%(表 3),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滕州市城市社区尚未完全开展厨余垃圾分类投放。说明滕州市厨余垃圾收运网络布局不均衡,还存在很大的优化调整空间。
表3 滕州市部分开放式社区生活垃圾物理组成
02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存在短板
光大国际滕州环保能源发电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滕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毗邻光大国际滕州环保能源发电项目)不再接收填埋生活垃圾,累计填埋生活垃圾 1.20×106 t,处于阶段性封场状态,不符合 GB 51220—201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有关要求。截至 2023 年底,垃圾填埋场停止接收垃圾已达 7 a,垃圾经过长时间降解后,基本上达到稳定化状态,属于陈腐垃圾。同时,光大国际滕州环保能源发电项目每天进厂垃圾量约为 1000 t,面临垃圾供应不足、焚烧产能过剩的问题。
根据滕州市委托专业化第三方提供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成分情况进行估算和分析,可从 1.080×106 t 的生活垃圾固体量中筛分出 3.888×105 t 的筛上轻质物,就近运至光大环保能源焚烧发电项目进行焚烧处置(表 4)。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筛分治理工程,既能有效解决垃圾焚烧产能过剩问题,彻底消除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隐患,又能释放填埋场存量土地空间。
表4 滕州市垃圾填埋场垃圾筛分产物量估算
0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偏低
目前滕州市建筑垃圾的“收运处”监管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尚未形成全过程监管体系,产生的建筑垃圾由产生单位自行联系处理,仍有部分建筑垃圾未进入正规消纳处理场,资源化利用率整体偏低。
此外,根据《滕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到 2025 年,滕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65%。随着滕州市新建小区的增多,装饰、装修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约 200 ~ 300 t/d),城乡结合部装饰装修垃圾乱倾乱倒现象依然存在,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市貌。因此,探索建筑垃圾“收运处”一体化运作模式势在必行。
三、对策与建议
01实施“流程再造”工程,打造最优收运链条
通过加大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实施生活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镇域垃圾中转站站点布局,打造一批集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分拣、大件垃圾拆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环卫综合体或综合转运站。完善综合转运、分类计量、车辆信息化管理等使用功能,实现规范、环保、智能、安全运作。健全与源头分类相衔接的收转运网络,进一步优化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效率和水平。同时,探索引入厨余垃圾收运数字化、智慧化监管平台,强化监管力度,实现对厨余垃圾收运的全过程监测、大数据分析与优化,科学确定厨余垃圾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最大限度满足服务对象订制厨余垃圾桶型号、收运频次等个性化需求,推动厨余垃圾收运工作更智慧化、人性化、便捷化。
02践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建设新型静脉产业园
探索采用专项债券申报形式,或采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引入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化国有企业,尽快启动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筛分治理工程。筛分出的筛上轻质物,就近运至光大环保能源焚烧发电项目进行焚烧处置,可有效解决垃圾焚烧产能过剩问题,彻底消除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隐患。释放出的垃圾填埋场现有存量土地资源可进行后续经济开发,或用于飞灰填埋场饱和后所需土地的规划建设,或用于新建扩建末端处置设施,以整合垃圾末端处置设施资源。
03探索“一体化”运作,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能力
2022 年 12 月,山东省住建厅等 10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加快推行建筑垃圾“收运处”扎口式管理、一体化运作,可组建专业化运营公司,由其全面负责滕州市建筑垃圾源头拆除、运输、分拣、综合处置利用和建筑垃圾处置费征收以及消纳场场区(含装饰装修垃圾消纳场)规划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综合治理能力。同时,通过招引确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特许经营企业,划定特许经营范围,授予一定期限特许经营权,与专业化运营公司共同合作经营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置,并视情况给予一定补贴。
四、结论
对近年来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滕州市基本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如通过完善“大分流”收运处理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先期减量;通过构建“细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实现了可回收物品资源化处理、有害垃圾的专业化处理等。但仍存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发展滞后、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存在短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整体偏低等问题。
结合实际,提出应全面打造最优垃圾分类收运链条,且需逐步扩大村居(社区)厨余垃圾收集范围,确保工作有突破性进展;要建设新型环保固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以促进工艺设备共用、资源能源共享、环境污染共治、责任风险共担,保障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探索推行建筑垃圾“一体化”运作,以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能力。
内容来自《CE碳科技》
商务合作及文章转载,请联系:1900641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