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在津沽大地见行见效
作者abc:丞华环卫展
2024.04.02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日前举行的“国际无废日”主场科普宣传活动上获悉,本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无废城市”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从生产生活全过程入手,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以实际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落地见效。“去年本市成功获批国内唯一GEF项目试点申请,将获赠资金500万美元,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符合天津实际的‘无废城市’路径,强化示范引领,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无废城市’的大作为。”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在“无废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中,本市全面协调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在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天津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表》,梳理明确了121项重点任务。

去年以来,本市加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全力保障危险废物环境安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向京冀延伸,大幅提升了企业产品在京津冀区域的影响力、竞争力,为本市高质量发展添绿增色,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同时,调整天津市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模式,确保平稳过渡。利用医疗废物运输轨迹监控系统,规范医疗废物运输过程,推动实现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去年,全市累计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2.06万吨。

据了解,本市坚持全链条发力,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站提升改造,规范设置分类桶箱73万余个,改造提升投放收集点位15479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示范街镇创建,全市示范街镇创建比例达到65%。截至目前,全市13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4047辆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稳定运行,原生生活垃圾保持“零填埋”,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74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1669个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实现街道全覆盖。

去年,本市强化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畜禽粪污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回头看”专项检查、“百日整治”行动,围绕畜禽粪污治理设施运行、畜禽粪污溢流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检查,完成2152家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的治理。去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

此外,本市坚持从“细胞”到“城市”,打造“无废城市”建设样板。加强各区在“无废细胞”建设过程中的现场帮扶和指导,协助各区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2023年全市共创建完成743个“无废细胞”。滨海高新区建设“无废城市”科普体验馆,融入绿色环保、科学分类、循环利用理念,打造主题橱窗区、无废理念区等展示区,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以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潜移默化地向参观者宣传“无废”理念。中新天津生态城打造“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涵盖生活垃圾管理体验馆、环卫科技体验馆、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等多种场景。


本文转载自今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