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记者从青海省西宁市城市管理局获悉,截至5月15日,该市1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停止使用,全市五区两县原生垃圾分批有序转入新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这标志着西宁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结束了卫生填埋的历史,进入全面焚烧发电处理的新阶段,高原洁净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
生活垃圾“零填埋” 变身绿色资源
近年来,西宁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加快全省垃圾处理从填埋向焚烧转型,西宁市要率先破题”的要求,全面启动全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作,西宁市城市管理局通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建议后,形成《关于湟中区、大通县、湟源县及甘河工业园区生活垃圾转为焚烧处理的调研报告》,并明确此项工作“路线图”及“时间表”,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最终实现全域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目前,西宁市已率先在全省建成投运日处理3000吨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54.27万吨,总发电量达2.82亿千瓦时;累计处理飞灰1.2万吨,处置炉渣11.09万吨,提炼金属4800吨;筛分尾砂10.47万吨,制作环保砖65.5万块,实现碳减排28.07万吨。目前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78%,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全处理、再回收、再利用,有力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重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城乡一体全面推进
与此同时,西宁市通过优化主城区生活垃圾“环卫车辆直收直运”和“垃圾中转站梯次转运”模式,不断调整加强县区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力量,农村地区“户集村收、县区转运、焚烧处理”模式成效初显。各县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财政投入,优化车辆及人员配置,加快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转型后面临的环卫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垃圾运输能力不足等困难,全面形成生活垃圾产生到末端处理全过程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链条式管理体系。
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效果图(央广网发 西宁市城管局供图)
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投放处理车间(央广网发 西宁市城管局供图)
据了解,接下来,西宁市将按照“一场一策、分类实施”及“宜改则改、宜转则转、宜封则封”的原则,加快推进现有1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转型工作,3座库容充盈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将转为应急填埋场所或其他一般固废专用填埋场所,切实保障应急处置需求。同时,还将以开展生活垃圾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为载体,加大对私拉乱倒和不按规定收集、运输、处理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全市生活垃圾全收集全转运全焚烧处置。
本文转载自央广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