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都市三环路成致路段施工现场,2公里长的在建路段下方铺垫满了由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再生材料。据悉,这是川内首次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今年内,成都五环路也将大规模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进行铺设。
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消耗着各种资源,产生着各种垃圾废弃物。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是建设“无废城市”的关键一招,也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成都交投建循集团公司指定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工厂里,大型智能设备开足马力将经过分类处理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精准分类后将运往生产车间,经生产线‘消化’后,‘吐’出再生材料,用于铺路建设等。”成都交投建循集团公司张旭介绍。“以往城市道路建设采用的是连砂石,大多取自大自然,如河道、矿山开采等,这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消耗。”他表示,在收运建筑垃圾过程中,会在源头进行“拆解”,随后由新能源车队将建筑垃圾运输到工厂进行加工,“工厂内部采用全封闭环保布局,屏蔽声光污染,实现能源自循环。”
建设不愁地方、处置不愁原料、产品不愁销路──只有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循环处理链,建筑垃圾的重生路才能真正通畅起来。
“建筑垃圾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事关多个主体。”张旭说道,想要更高效地实现绿色循环,数字化治理能力至关重要,“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应运而生。
据悉,该平台通过整合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资源,实现建筑垃圾处置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提升政府执法效率,减少办事群众的跑腿,同时为施工和运输方提供全过程信息调度服务,配备预警和信息公示功能。借助实时监控和智能审批,有效监管建筑垃圾运输,促进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动成都建筑垃圾处理的安全、规范与有序。
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工地约8000个、渣土车12267辆、处置点位109个,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事项办理要件大幅优化压缩,办结时间从以前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现在的5个工作日,基本实现“两点一线”(排放点、消纳点、运输线)全程实时监控、闭环管理,其智能化、便捷度深受各方主体好评,为城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本文来自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是环卫行业多功能交流服务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等多方需求举办丞华环卫展,历年来多次举办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河北、湖北、山西、江西等十余省级环卫展,承办服务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环卫活动及中环协年会暨中国环卫博览会,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计划、品牌企业动态、环卫行业资讯,请关注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