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公布了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涉及6大领域,江苏省5个项目入选,其中,《南京市栖霞区打造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模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入选生活垃圾领域案例首批推荐名单。
据悉,南京市栖霞区政府、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约2.64亿元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置厂,2022年5月25日,餐厨垃圾收运处项目正式调试运营,设计总处理规模为230吨/日(餐厨垃圾200吨/日,废弃食用油脂30吨/日),打造栖霞区餐厨垃圾全量利用模式。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包含厨余垃圾)、再生资源、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等多个领域。
2020年,《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截至目前,栖霞区餐厨、厨余分出率达到18.44%,在南京市处于领先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预计未来生活垃圾产生量还会不断增加。
在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转型之前,栖霞区厨余垃圾大部分依靠区外末端设施处置,约58.6%厨余垃圾送往江南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置,34.2%送往城南垃圾转运站, 7.2%(主要集中在八卦洲)送往明珠肥料厂进行利用处置。全区餐厨垃圾主要由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处理,另外全区共有2座小型餐厨垃圾分散处理设施,处理规模约28 吨/日,本地处理能力不足。
“我们通过对区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处置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餐厨、厨余垃圾综合利用存在“梗阻”问题,区域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也存在缺口。”南京市栖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袁雪飞介绍道。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推动区域餐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可以有效在生活垃圾领域实现减污降碳,为推动全区乃至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栖霞区餐厨垃圾收运处一体化项目是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重点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始终积极推动项目落实。”袁雪飞说。
走进南京玖生渼餐厨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和印象中的垃圾处理厂不同的是,这里闻不到什么异味,也没有成堆的垃圾裸露在外。一个个大型的白色罐体映入眼帘,运送餐厨垃圾的车辆沿着坡道有序驶入主楼,进入封闭空间,开始集中倾倒垃圾并进行机械预处理。
众所周知,餐厨垃圾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高、易腐等特点,在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味、废水、杂物和残渣。那么,如何将餐厨垃圾无害化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利用呢?
“奥秘就在眼前这些白色的罐体,前方小型罐体依次为均质罐、消化罐,后方两个大型罐体为厌氧发酵罐,这个项目采用了‘ 机械预处理+湿式厌氧消化技术 ’,集中的餐厨垃圾经过机械预处理和离心分离后,就会形成油、渣、水三种产物。提炼出的油可以用作生物柴油、航空煤油,实现资源再利用。渣类物质经过湿式厌氧发酵系统产生沼气,在进行净化后实现热电联产,产生的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南京玖生渼餐厨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梅文翔为大家解开了谜团。
“餐厨垃圾处理选用先进设备、优化工艺技术、全覆盖体系运转,实现了餐厨垃圾资源化与碳减排。同时整个厂区采用‘ 无废花园’设计理念,以‘ 循环再生’为理念、‘ 低碳环保’为主题设计建成。”该公司工作人员陈文艺介绍道,“未来将继续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贡献更多企业力量。”
前方小型罐体依次为均质罐、消化罐,后方大型罐体为厌氧发酵罐 污水处理车间,二级AO生化系统及膜处理设备处理南京市栖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袁雪飞介绍:“餐厨垃圾的有效资源化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将全区餐厨垃圾处理由零散式向集中式转型,不仅解决了餐厨垃圾量大、难处理的难题,还创造出了高价值的工业原料、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真正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增收双赢的效果。”
据悉,南京此次还有“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秸秆炭化多联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项目等多个案例参选“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在助力南京多域“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明珠肥料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是一家以植物秸秆、中药渣、餐厨尾菜、园林绿化树枝落叶等有机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专业生产有机肥企业。
“2年前,我们的有机废弃物处理量很庞大,秸秆约1.7万吨,餐厨尾菜4000吨左右,园林绿化枯枝落叶5811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据统计,该公司年平均收贮各类农作物秸秆5万吨以上,从2007年至今,累计处理各类农作物秸秆达100万吨以上,极大解决八卦洲街道产生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问题,有效提高区域有机废弃物综合治理能力,提升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水平。
南京年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秸秆炭化还田多联产技术”有效解决了农林废弃物难题。2020年,该企业在大棚村规划建设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基地,利用秸秆、稻壳、园林绿化、竹木加工剩余物等农林废弃物制备炭基肥料,改良、修复土壤,促进绿色粮食、安全水平产业链建设,打造了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模式。
“基地现在已经正式投产运营,一年可吸纳3-4万吨秸秆,产出约1万吨生物炭,让农林残余生物质炭化还田,变废为宝。”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说道。该项目实现了农林碳汇倍增,有效解决了农林废弃物难题,为中低产田改造带来福音,同步实现农业“双碳”目标。
2022年以来,南京市按照“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固体废物重要领域,推进“锂辉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华能电厂紫来再生资源污泥耦合、可回收资源分拣处置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落地,聚焦重点“无废细胞”建设,多域发力、多措并举,未来,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将加强和部门的协调对接,加快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结构性短板,探索形成固废治理新模式,稳步有序推进南京市“无废城市”建设。
本文来自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是环卫行业多功能交流服务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等多方需求举办丞华环卫展,历年来多次举办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河北、湖北、山西、江西等十余省级环卫展,承办服务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环卫活动及中环协年会暨中国环卫博览会,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计划、品牌企业动态、环卫行业资讯,请关注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