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卫固废看《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美丽江苏展现新风貌,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取得稳定改善,环境风险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份。

《规划》涉及环卫、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固废处理等多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关的各项重点工程,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提升要求,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值得关注和重视!现就《规划》相关重点内容整理分享如下:
1、推动道路交通扬尘精细化管控,完善保洁作业质量标准,加强保洁车辆配备和更新,提高城市道路环卫保洁水平。
2、加快完善沿江、沿海与内河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推进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与城市环卫公共处理系统的有效衔接,加快建立船舶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处理模式,落实船舶污染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机制。推进船舶生活污水存储设施改造和船舶垃圾储存容器规范配备。
3、加强岸滩和海漂垃圾统筹治理,建立沿海市县海上环卫机制。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
在固废处理设施建设方面,要求加快补齐短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支撑,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
《规划》明确:将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聚焦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等领域,推进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统筹规划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焚烧、餐厨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鼓励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与垃圾分类相匹配的终端处置设施。加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置和焚烧厂飞灰无害化处置,确保垃圾处理设施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1、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积极践行《江苏生态文明20条》,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粮食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垃圾分类推进力度,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逐步提高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面,鼓励各地运用“红黑榜”“时尚户”“示范户”等机制,将垃圾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2、加强垃圾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推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方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到2025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
3、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推进各设区市建成至少1个规范、稳定运行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推动各县(市、区)完善覆盖农村地区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做好源头分类,促进规范处置。高度重视医疗机构污水规范化处理,加强污水收集、设施运行、污泥排放的监督管理。统筹新建、在建和现有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资源,建立协同应急处置清单,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2、农村环境整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乡镇(街道)达到500个以上。

3、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工程方面。到2025年,全省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万吨/日,新增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2000吨/日。做好危废处置利用项目建设。

此外,《规划》明确提出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深化生态环境价格改革,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完善固废危废处理市场化机制。健全污水垃圾处理、节水节能、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未来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 — — — — — — — — — — —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图片等来自于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转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订、删除!谢谢!
华东地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第29届年会暨24届废弃物处理研讨会因疫情已延期,将于2022年4月12-15日举办,中国(扬州)城市管理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同步推迟,关注环卫热点,贴近产业需求,推动固废处理,宣传环卫事业,洁净美丽家园!欢迎行业人士了解参与,提前做好参会日程安排(咨询热线18615581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