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爱国卫生运动成效如何?这场发布会告诉你答案
作者abc:
2022.04.11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70年来,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发展、历久弥新,成效显著。”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城市做法和成效相关情况,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在发布会上做上述表示。

 

 

4月7日是第73个世界卫生日,而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毛群安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启动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引导群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这是新时代的一场健康革命。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

 

毛群安在发布会上介绍,自1952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来,国家先后组织开展了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三热爱”“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等相关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在每个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侧重,总体成效显著

 

他表示,爱国卫生运动70年来的成就可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超过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了89%和84%。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7%,各项环境健康指标显著提升。

 

二是传染病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控制了鼠疫、霍乱等急性传染病,降低了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另外,爱国卫生运动在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中,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防疫,以及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保障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科普活动,健康的理念和基本的技能日益深入人心,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23.1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人均健康状况大幅改善。

 

四是爱国卫生运动影响力不断扩大。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也为国际社会所称赞。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授予政府“卫生城市特别奖”“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并给予高度评价。

 

在如今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毛群安特意强调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

 

“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在全国启动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引导广大公众将疫情防控中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应该说正是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为我们赢得了疫情防控成果的社会基础。”毛群安说。

 

 

把健康城市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健康城市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此毛群安表示,2016年,全国爱卫会全面启动了健康城镇建设工作,在健全政策体系、探索适宜的模式、融合推动相关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等4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关于探索适宜的模式方面,毛群安提到了“6+X”建设模式。

 

“‘6’就是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开展建设效果评价。‘X’是指要推进特色建设,鼓励各个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来探索适合本地的一些建设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主持中强调,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世界卫生日中国主题定为“健康家园,健康中国”,旨在新时代继续传承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营造爱祖国、讲卫生、树文明、重健康的浓厚文化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创造了卫生与健康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