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成4万余投放点 合肥厨余垃圾处理达1600吨/日
作者abc:环卫微视界
2022.04.26

 

《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当前安徽全省各地垃圾分类情况如何?2022年又将如何深入推进、全面展开?而生活垃圾分类中倍受关注的餐厨垃圾分类,居民是否愿意分,能不能分好?后端怎么资源化、无害化,让垃圾“变废为宝”?通过两最新资讯,一起了解下!
 

安徽已建成运行4万多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那目前全省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如何呢?
 
记者从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去年以来,安徽省不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力度,至今年3月底,全省已建成运行分类投放收集点45810个、投入分类运输车辆4345台,已有5519个小区、341.2万户居民、2241座学校及198.4万名学生开展垃圾分类。
 
 
截至目前,全省投入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49个,设计能力4.32万吨/日;已有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滁州市、六安市、芜湖市、铜陵市、黄山市等10个市公示在2021年底前已实现“零填埋”,阜阳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宣城市等4市公示在2022年9月底前实现“零填埋”,池州市、安庆市等2市公示在2023年底前实现“零填埋”。
 
那今年又将如何开展工作呢?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安徽省将深入推进城市垃圾系统化治理。加大生活垃圾四分类处理系统建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扩面提质,全面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做到生活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力争设区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以上。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化整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开展建筑垃圾存量排查整治,制定城市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规划,加快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再生产品优先使用。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2022年底前各设区市至少有一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3年具备条件的设区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设区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合肥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600吨/日

 
撤桶并点:分类投放准确率超90%
 
4月24日上午9时,在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徽盐世纪广场小区,居民冉桂兰赶着上午的最后时间点,将在家里就已分好的垃圾投入到小区的分类投放点。“餐厨垃圾一定要提前分出来,不能一个袋子混装,这样到了投放点,又脏又油腻,也给管理员增加工作量。”冉桂兰说,小区2020年下半年施行撤桶并点,进行分类投放,一开始她和家人确实有点不适应,“过去就一包垃圾,一丢了事。现在家里多了两个桶分类,是有点麻烦,不过现在已经养成分类习惯了。”
 
常年在这里驻守的管理员曾冬美说,投放点每天6:00-9:00、18:00-21:00分时段投放,“居民分类合格的,就可以直接投放到垃圾桶。不合格的话,我还要帮忙现场分好,才能投到分类桶中。”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徽盐世纪广场小区内彻底消除了单元楼下垃圾桶满溢、异味等问题,小区环境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居民分类参与率达到100%,分类投放准确率超过90%。
 
统一收运:餐厨垃圾运输添“新兵”
 
今年首季度,合肥市餐厨垃圾运输再添“新兵”——20辆餐厨垃圾收运新车,为这座城市垃圾分类的开展提供转运保障。“我们在已购置32辆餐厨垃圾运输车的基础上,再次投入购置了20辆餐厨垃圾收运新车,持续加大餐厨垃圾收运提量工作力度。”合肥客运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冰介绍说,由于餐厨垃圾具有水分较高、易腐蚀、油污重等特点,所以对车厢的材料要求特别高,新投运的餐厨垃圾收运车具有强密封性和耐酸碱腐蚀性,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滴漏现象。
 
 
“20辆新车投用后,能够有力助推合肥市早日实现日收运800吨的目标任务。”合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破解餐厨垃圾转运难题时,我们创新探索出‘公交式’‘点单式’的统一分类收运。”
 
据介绍,合肥实施餐厨垃圾分类专车专运,收运员在各个投放点收集餐厨垃圾后,再统一装运到合肥市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处理,整个运输过程接入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路线、收集点位、收运量等,打造垃圾分类全程闭环。
 
全省首个:厨余垃圾发酵沼气并网发
 
4月21日中午,合肥市金斗路小学门口,一辆白绿相间的垃圾转运车一如往常,准时准点到达。驾驶员宋执德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一会功夫就将中午学校食堂产生的几桶厨余垃圾装入车中。“我负责这片区域大概三四十家酒店、餐饮店、单位食堂的厨余垃圾收集和转运,打包装车后再将垃圾运送到专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他说。
 
“目前全市共有3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分别位于蜀山区、肥西县和包河区,能满足全市每日收集餐厨垃圾处理需求。”合肥市城管局餐厨垃圾管理办公室主任尹志勇介绍说。
 
 
占地100亩,位于蜀山区小庙镇的合肥市小庙有机资源处理中心,就是用来处理餐厨垃圾的,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餐厨垃圾400吨+。值得关注的是,这里在国内率先采用厨余和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工艺,也是全省首个正式投产的厨余垃圾沼气并网发电项目。
 
全链条闭环:形成全焚烧、全利用处理体系
 
合肥市建立全链条闭环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制度。在前端,推进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已建成集中投放点4568座,启用投放点2897座;在中端,实行分类转运。适应垃圾干湿分离、分类转运需要,市区改造生活垃圾中转站7座,新建2座,增设专位、改造卸料槽、配备厨余垃圾罐体等。同时,有“四分类”收运车辆共计2000辆,增配厨余垃圾专运车辆至260辆。合肥市城管部门通过全部增线增频优调度,提高既有资源利用率,实现运力与收运需求相匹配。
 
同时,合肥市在后端设施建设全面发力。目前,合肥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600吨,6座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项目规模达每日9500吨,分拣中心和循环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基本满足近期生活垃圾分类需要。
 
“合肥已形成多点布局、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就近处理的生活垃圾全焚烧、全利用处理体系。”合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 — — — — — — — — — —
 
声明:本文来自安徽商报(记者:武鹏 通讯员:胡少殊、毛娴静),中安在线(记者:檀美玲),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后转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问题请联系0531-8121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