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城市化的产物,垃圾的产生无法避免。垃圾分类为城市环境面貌带来了正向改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了“新课题”,例如:存在安全隐患,私人打包站占用城市公共空间,无消防措施;造成环境污染,传统处理厂分类不合理,无害化处置困难;回收困难,回收品类单一,不少回收企业不收低价值可回收物,导致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置困难。因此,建设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图为居民正在使用智能回收机回收可回收物
在我国,有一批环保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了可回收物的智能回收方案,例如上海市杨浦区两网融合承载企业“爱回收·爱分类”打造的可回收物收集、中转、分拣的“点-站-场”闭环体系,以市场化、标准化、技术化的方式,规范传统“脏、乱、差”的拾荒行业,提升市容市貌。
据介绍,智能回收机可对废纸、废旧纺织品、塑料瓶等品类可回收物进行回收。居民使用手机扫码,即可打开智能分类回收机箱门,投递可回收垃圾,并根据投递重量获取现金等价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可以提现。
当回收机接近满仓状态,后台系统根据实时运营状态和车辆定位、交通状况等信息,自动调度派单给最合适的清运员,并规划好最优清运线路,保障回收机内的可回收物在满仓半小时内及时清运。运输途中,可回收物包裹上还附有唯一识别的二维码,每次装车、卸货都会称重扫码,支持可回收物从源头到销售环节的全流程追溯。此外,“爱回收·爱分类”利用多种智能化手段做到了全流程数据可控,可以有效管理垃圾分类前端收集、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置数据,量化分类成果。
图为“爱回收·爱分类”分拣中心
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被清运到末端集散场后,将按照不同品类精细分拣。分拣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回收物绿色处理模式,链接垃圾分类的前端分类投放、末端资源化循环利用两个环节,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投放端的精细化,打通了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的堵点,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链条扣上关键一环,是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力的推动了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的进一步发展。
在“爱回收·爱分类”的可回收物有偿回收模式牵引下,社区用户和传统回收渠道在回收端主动进行分类的积极性大大提升,30%以上的可回收物与其余的城市垃圾进行区分,从源头实现了垃圾减量。截至2023年12月末,“爱回收·爱分类”在全国铺设了超过21000台智能回收机,覆盖全国38座城市,累计用户超过1500万,年回收40.6万吨,相当于减碳72.3万吨。
本文转载自中国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丞华环卫精准对接平台(丞华环卫展)是环卫领域国内外交流平台,立足环卫全产业链供需双方实际需求,历年来多次承办西安、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江西等省级环卫展以及中环协年会暨博览会,想了解更多环卫展会进程、企业动态、环卫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