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广大环卫工人坚守岗位、辛勤工作,持之以恒、默默奉献,谱写了“城市美容师”的新时代华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来自一线环卫岗位的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将每年10月26日定为“中国环卫工人节”,进一步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提高环卫工人社会地位,树立关爱尊重环卫工人的社会氛围。
这位全国人大代表是张金海。他是山东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的一名职工。在环卫行业辛勤耕耘近30年来,张金海几乎干遍了环卫部门的各种工作。从扫大街、掏厕所到管理垃圾场,面对这些在别人看来“脏、累、苦、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张金海不仅干得有声有色,还不断思考如何让工作产生更多价值。
张金海的两会数字是80。张金海先后实施技改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6项,解决技术难题和排除设备故障几千个。
在负责道路清扫工作时,张金海发明了可以伸缩变形的大扫帚、不用蹲下或弯腰的捡拾器;为解决老式垃圾箱露天放置既臭气熏天又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他提出建设半地下式垃圾箱的想法,并研制成功整套地下排污系统;做公厕管理员时,张金海发明了分体式红外感应便池冲洗器,解决了冲水电磁阀安装保养不方便、容易冻裂等问题,而且这一装置能够提高节水率,不仅南北方普遍适用,还便于环卫工人管理和维修。在改扩建东营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时,张金海对垃圾浓缩液进行减量化实验。经连续百余次实验后,处理过的垃圾浓缩液已达到原三级排放标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张金海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这是山东省职工技术协会在全省首批选树的“四个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之一。如今,他带出的30多名徒弟都已成为环卫一线上的技术骨干。
“未来,我将为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张金海说。